题叶熙时空香阁

我昔名斋以六香,其中空香亦居一。

香本着物非从空,以空名香非其质。

曰空无相诸尘生,谓空无香义亦失。

香尘之体本来空,空中诸尘炽然出。

叶子构空阁,独爱闻空香。

岂徒屏除沉水与檀麝,奇茶妙墨皆无当。

酒亦不能馨,花亦不能芳。

凡彼有相皆有坏,此香乃始名真常。

虽然更有说,此义非究竟。

空香若为闻,为复有闻性。

闻性若不空,香尘岂能净。

空无驻香体,香不与空缘。

鼻非往空处,空非来鼻边。

空香阁中人,谓此然不然。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流芳所作,名为《题叶熙时空香阁》。诗中探讨了“空香”的概念,即香气并非实体存在,而是通过感知与想象而生。诗人在诗中提出,真正的香气并非物质形态,而是超越了物质世界的虚幻感知。他进一步阐述,香气与空无之间存在着微妙的联系,香气源于空无,却又独立于空无之外。

诗中提到的“空香阁”,象征着一个超脱物质世界、专注于内心感知的空间。在这个阁中,诗人强调了香气与物质的分离,以及香气在感知过程中的独特性质。他指出,香气与物质世界中的其他事物不同,它们不会随时间而衰败,因此可以被视为永恒或“真常”。

然而,诗人也意识到这种对“空香”的理解并非最终答案,提出了关于如何感知“空香”及其本质的疑问。他探讨了感知本身是否也应被视为一种空无状态,以及这种感知是否同样具有空性的特质。通过这样的思考,诗人引导读者深入探索香气的本质及其与人类感知之间的复杂关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于“空香”这一抽象概念的深刻思考,还体现了他对哲学、美学和感知理论的广泛兴趣。通过细腻的语言和深刻的比喻,李流芳成功地将这些复杂的主题融入了一首富有哲理的诗歌之中。

收录诗词(376)

李流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书画家。一字茂宰,、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歙县(今属安徽)人,侨居嘉定(今属上海市)。三十二岁中举人,后绝意仕途。诗文多写景酬赠之作,风格清新自然。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擅画山水,学吴镇、黄公望,峻爽流畅,为“画中九友”之一。亦工书法

  • 字:长蘅
  • 号:檀园
  • 籍贯:六浮道
  • 生卒年:1575~1629

相关古诗词

病中柬徐孺谷将有白下之役

疏疏庭欲雨,花落闇高梧。

月气昏三伏,天凉无一娱。

病将愁共到,人与梦俱徂。

心怯丹阳道,知君好去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除夕

除夕人犹病,挑灯思惘然。

梦魂惊隔岁,雨点入新年。

笑为小儿剧,酒因慈母颠。

生涯兼世路,只有且随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石冈园池同仲和泛舟作

共道春园好,偏宜泛一尊。

轻阴低竹坞,落日驻花源。

水动鱼迎棹,人归鹤候门。

相看无限意,愁杀近黄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除夕(其一)

愁事殊不了,如何已岁除。

千门宵鼓后,半榻佛灯初。

性癖甘从笑,交贫或易疏。

随缘吾未得,世路正踌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