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云游莹上人

从前身不染飞埃,雪窦云峰任往来。

石路滑时宜驻锡,浪头危处且浮杯。

眼高桑下肯三宿,脚健山中能万回。

四大空虚何底止,信渠钻得纸窗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过去我身未沾尘埃,随意在雪山洞和云峰间穿梭。
走在滑石路上要小心,不妨暂时放下锡杖;遇到惊涛骇浪,暂且以杯浮舟。
眼界高远,即使在低矮的桑树下也不愿停留超过三晚;脚力强健,能在山中行走无数次。
面对生命的无常和空虚,究竟何时才是尽头?只相信自己能穿透困惑,如同钻透纸窗找到光明。

注释

从前:过去的。
身:自身。
不染:未沾染。
飞埃:尘埃。
雪窦:雪山洞。
云峰:云雾缭绕的山峰。
任往来:随意来去。
石路:滑石路。
驻锡:僧人暂时停下脚步。
浪头:浪涛。
脚健:脚力强健。
万回:无数次。
四大:佛教中的四大元素,指地、水、火、风。
空虚:生命的无常和空幻。
何底止:何时停止。
信渠:只相信自己。
钻得:穿透。
纸窗:比喻困惑或障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或云游之人的超脱世俗、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开篇“从前身不染飞埃”表明他曾经远离尘世,不为世间纷扰所累,"雪窦云峰任往来"则写出他的脚步随意穿梭于洁净的雪地和高耸的云端之间,宛如仙人。

"石路滑时宜驻锡"是说在道路陡峭滑危的时候,他会选择停留下来,体现了他对安全的重视和生活的从容。紧接着"浪头危处且浮杯"则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享受自然之美的境界,即使在危险的地方,也能像漂浮着酒杯一样,轻松自如。

“眼高桑下肯三宿”表达了他对于平凡生活的不屑一顾,只愿意在低矮的桑树下安然居住三天三夜。"脚健山中能万回"则展现了他的身体素质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即使在艰险的山路上也能来去自如。

最后两句“四大空虚何底止,信渠钻得纸窗开”表达了一种对于宇宙空旷、无边际的思考,以及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和自由。他似乎在寻找生命的终极意义,同时又透过“纸窗”这个意象,展现了他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突破。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隐士生活状态的赞美,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理念。

收录诗词(188)

王义山(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初文学大家王禹偁的后裔。精《易》学,善词赋。宋末进士二十四年卒,年七十四。其诗学刘克庄,王士禛《池北偶谈》卷一八讥其为“下劣诗魔,恶道坌出”、“酸腐庸下”。《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文皆沿宋季单弱之习,绝少警策”(卷一六六)。著《稼村类稿》三十卷,有明正德刻本、万历刻本、《四库全书》本。《全宋诗》卷三三五二至三三五四录其诗三卷。文收入《全元文》。事迹见本集卷二九自作墓志铭、《元诗选》二集甲集

  • 字:元高
  • 号:稼村
  • 籍贯:富州(今江西丰城)
  • 生卒年:1214——1287

相关古诗词

送余仲谦赴江州教

广文要饭又何难,所在侏儒烂饱餐。

热选尽教众人取,冷官要耐五更寒。

田园彭泽菊三径,意思濂溪草一般。

湓浦依然遗迹在,道源须是静中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送奉使翰林颁降历日回

历家差只在毫釐,有诏清台子细推。

三代以来宗夏正,溥天之下再尧时。

暂烦英节来将命,归对薇花好赋诗。

夜直禁林如有问,江南民力正疮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按察魏经历

公论难磨口似碑,肯将虚誉博人诗。

心常近厚元非弱,职在详刑安忍施。

两载依然如始至,一廉岂是要人知。

怕闻骢马骑将去,惹起西人无限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按察王佥事除行台察院(其一)

漠漠天高不可呼,斯民何处诉无辜。

从来鹰隼肯驱雀,除却豺狼安问狐。

霹雳一声碎奸胆,风霜八路击贪夫。

得公数辈遍天下,民命从今盍少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