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高

巫山高,巫女妖。

雨为暮兮云为朝,楚王憔悴魂欲销。

秋猿嗥嗥日将夕,红霞紫烟凝老壁。

千岩万壑花皆坼,但恐芳菲无正色。

不知今古行人行,几人经此无秋情。

云深庙远不可觅,十二峰头插天碧。

形式: 乐府曲辞

翻译

巫山巍峨耸立高,巫女娇媚如妖娆。
雨落黄昏作暮色,云聚清晨似晓朝,楚王愁苦形憔悴,魂魄消散心欲凋。
秋日猿猴哀声连连,夕阳西下暮色添,红霞紫烟凝聚在,古老崖壁色更鲜。
千座山峰万条壑,鲜花处处正绽开,只怕艳丽缺纯色,繁花似锦不实在。
古往今来行路人,多少经过此处时,未免秋意心中起,感叹唏嘘情难抑。
云雾缭绕庙宇深,遥不可及寻无门,十二峰顶刺苍穹,碧色参天入云层。

注释

巫山:中国的一座著名山脉,位于重庆市东部,以风景秀丽著称。
巫女:古代指在祭祀中跳舞、祈祷的女子,这里可能特指神话中的巫山神女。
暮:傍晚,黄昏。
朝:早晨。
楚王:古代楚国的君主,这里泛指多情的帝王。
憔悴:形容人因忧伤或劳累而脸色不好,身体虚弱。
魂欲销:灵魂几乎要消散,形容极度悲伤或渴望至极。
秋猿:秋天啼叫的猿猴,声音凄厉,常用来渲染悲凉气氛。
嗥嗥:象声词,形容猿猴的叫声。
日将夕:太阳快要下山,指傍晚时分。
红霞紫烟:晚霞与烟雾的颜色,描绘出一种绚丽而神秘的景象。
老壁:古老的山壁,这里特指巫山的峭壁。
千岩万壑:形容山峦重叠,沟壑纵横的壮丽景观。
坼:裂开,这里指花朵绽放。
芳菲:芳香的花草,代指美好的春光或青春。
正色:真正的色彩,这里比喻事物的真实美好状态。
行人:过路的行人,旅行者。
秋情:秋天的情怀,通常带有哀愁、思念等情绪。
庙远:庙宇位置偏远。
不可觅:难以寻找,找不到。
十二峰:巫山有十二座著名的山峰,景色壮观。
插天碧:山峰高耸直插云霄,颜色青翠碧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巫山的壮丽景色和楚王对巫女的思念之情。开篇“巫山高,巫女妖”即勾勒出巫山之高峻与巫女之神秘与美丽。接下来的“雨为暮兮云为朝,楚王憔悴魂欲销”则透露出楚王对巫女的深切思念,他的情感随着日夜更迭的雨云而起伏,仿佛即将消散。

诗人接着描写秋季景色,“秋猿嗥嗥日将夕,红霞紫烟凝老壁”表达了秋天的萧瑟与静谧之美,而“千岩万壑花皆坼,但恐芳菲无正色”则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这些美景可能缺乏持久性的担忧。

最后,“不知今古行人行,几人经此无秋情。云深庙远不可觅,十二峰头插天碧”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长河中过往游子们的想象,以及他们是否也曾有如自己一般的情感。同时,巫山之美与神秘,也让人难以窥探其深处。

整首诗通过对巫山自然景观和楚王对巫女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灵松歌

灵松灵松,是何根株。盘擗枝干,与群木殊。

世眼争知苍翠容,薜萝遮体深朦胧。

先秋瑟瑟生谷风,青阴倒卓寒潭中。

八月天威行肃杀,万木凋零向霜雪。

唯有此松高下枝,一枝枝在无摧折。

痴冻顽冰如铁坚,重重锁到槎牙颠。

老鳞枯节相把捉,踉跄立在青崖前。

有时深洞兴雷雹,飞电绕身光闪烁。

乍似苍龙惊起时,攫雾穿云欲腾跃。

夜深山月照高枝,疏影细落莓苔矶。

千年朽蘖魍魉出,一株寒韵锵琉璃。

安得良工妙图雘,写将偃蹇悬烟阁。

飞瀑声中战岁寒,红霞影里擎萧索。

形式: 古风

还人卷

李白李贺遗机杼,散在人间不知处。

闻君收在芙蓉江,日斗鲛人织秋浦。

金梭劄劄文离离,吴姬越女羞上机。

鸳鸯浴烟鸾凤飞,澄江晓映馀霞辉。

仙人手持玉刀尺,寸寸酬君珠与璧。

裁作霞裳何处披,紫皇殿里深难觅。

形式: 古风

还黄平素秀才卷

求己甚忘筌,得之经浑然。

僻能离诡差,清不尚妖妍。

冷澹闻姚监,精奇见浪仙。

如君好风格,自可继前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闲居

渐觉春光媚,尘销作土膏。

微寒放杨柳,纤草入风骚。

睡少全无病,身轻乍去袍。

前溪泛红片,何处落金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