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三首(其三)

鼎移炎德烬,南阳尚躬耕。

胸中经济事,感我三顾诚。

保蜀非王基,何似田一成。

顾岂志功名,乃欲表忠精。

煌煌汉家业,草木岂无情。

谁知邺中儿,元是汉人生。

运去身或移,事往恨难平。

悠悠《梁父吟》,终古有馀声。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通过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叙述,展现了深刻的哲理与情感。诗人以“鼎移炎德烬,南阳尚躬耕”开篇,借古喻今,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与个人坚守的思考。接着,“胸中经济事,感我三顾诚”,引用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赞美诸葛亮的忠诚与智慧,同时也暗示了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

“保蜀非王基,何似田一成”一句,对比诸葛亮在蜀地的贡献与最终的结局,表达了对英雄命运的感慨。随后,“顾岂志功名,乃欲表忠精”强调了诸葛亮并非追求功名,而是出于对国家的忠诚与奉献之心。

“煌煌汉家业,草木岂无情”则将话题转向对汉朝辉煌历史的追忆,以及对自然界的拟人化处理,暗示即便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万物也都有其情感与记忆。

“谁知邺中儿,元是汉人生”通过一个意外的身份揭示,进一步深化了对历史人物身份与命运的探讨。最后,“运去身或移,事往恨难平”表达了对历史偶然性与个人命运不可控的无奈与遗憾。

“悠悠《梁父吟》,终古有馀声”以《梁父吟》这一古曲作为结语,不仅呼应了开头对历史的回顾,也寄托了对历史人物精神的永恒怀念与敬仰之情。整首诗在历史与哲学的交织中,展现了深沉的情感与深刻的思考。

收录诗词(255)

何中(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穆山山中

江南有丘壑,我生良独閒。

秋风二三友,朅来游兹山。

山深不见寺,但见飞泉寒。

蛇行两山挟,天风鸣佩环。

青烟从何来,堕我前林端。

未知有径否,钟磬犹未残。

长歌万谷应,仰见数峰攒。

纡馀缘涧入,侧步寒云关。

豁然得空旷,聊复解破颜。

殿静藓花润,松危鹤声乾。

僧宝炯数珠,相我般礡观。

大开双白眼,应接几青鬟。

徘徊日已晚,人间行路难。

猛虎蔽丛薄,潜蛟漱风湍。

振衣出山去,大啸惊人寰。

形式: 古风

杂述二首(其一)

天龙地用马,健顺理亦宜。

谁于其两间,赤手握阴机。

东门一长啸,四海皆惊迷。

向来种桃人,此去当何之。

悠悠黄唐远,来者邈难期。

龙逝白云征,马轻九坂驰。

行行马上郎,万里长风吹。

不见长江边,折尽杨柳枝。

形式: 古风

杂述二首(其二)

萧萧白杨风,依依吹井烟。

旷哉上下宇,逝者不待年。

彼陇亦何祥,一日几新阡。

谁招皋某复,递哭送九泉。

高楼当西日,落花满寒川。

流浪旷劫间,彭殇俱可怜。

汉陵春萧瑟,回首尚变迁。

万古一起灭,此意何茫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夜久

夜久□□步,蛛露空盈襟。

萧条川气高,惨澹浦色侵。

河横星渐转,露厚山将沈。

鸣虫促繁响,飞萤乱寒阴。

时物遂如此,恻怆抱寸心。

天将落月去,何当复东临。

乾坤入冥汉,众窍酣哀音。

欲令万梦觉,谁忧独难任。

商歌浩忘疲,俯仰情逾深。

忽闻鸡声起,左右风满林。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