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衡门寥落岁阴穷,露湿莓苔叶厌风。
闻道今宵阮家会,竹林明月七人同。
此诗描绘了一种孤寂而又有些许期待的氛围。"衡门寥落岁阴穷"一句,设定了诗人所处的环境,是一个门前空旷、年关将至而感觉到寒冷与贫穷的景象。"露湿莓苔叶厌风"则进一步渲染出这种萧瑟感,似乎连细小的野生植物也无法逃脱秋风的侵袭。
然而,在这样一个萧索的背景下,诗人却收到了阮家今夜将举行聚会的消息。这让诗人的心情有了转折。"竹林明月七人同"一句,透露出一种期待和向往。在清澈的月光下,竹林间似乎已经布置好了与朋友共度良宵的情景。这里的“七人”可能是指参加聚会的人数,也暗示了一种团体之美,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温馨与欢乐。
整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营造出一种从孤独和萧瑟走向期待和共享的情感转换。诗人通过景物描写,传达了内心的感受和对未來聚会的憧憬。
不详
唐代诗人、政治家,武则天曾侄孙。建中四年,登进士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后改华原县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寻擢御史中丞。顺宗立,罢为右庶子。宪宗即位,复前官,进户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寻出为剑南节度使。元和八年,征还秉政,早朝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遣刺客刺死。赠司徒,谥忠愍。《临淮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琪树芊芊玉蕊新,洞宫长闭綵霞春。
日暮落英铺地雪,献花应过九天人。
士衡兄弟旧齐名,还似当年在洛城。
闻说重门方隐相,古槐高柳夏阴清。
夜久喧暂息,池台惟月明。
无因驻清景,日出事还生。
三年同看锦城花,银烛连宵照绮霞。
报国从来先意气,临岐不用重咨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