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东湖钓隐图》赠张无待

短衣匹马天涯路,一年一恸空归去。

不须舍旁苦竹逃,不须岸上牵船住。

泛泛东湖弄碧波,借问姓名张志和。

曾寻沧海逢黄石,且脱青囊挂绿蓑。

有时放艇湖心白,一竿惊动蛰龙宅。

会兴云雨遍大荒,再访五湖范少伯。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东湖垂钓的生活场景,充满了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意境。首句“短衣匹马天涯路”,展现了一位行者独自远行的孤独与自由,表达了对广阔天地的向往。接着“一年一恸空归去”,虽有归家之意,却因内心的孤寂而显得空洞,暗含了对现实世界的疏离感。

“不须舍旁苦竹逃,不须岸上牵船住”两句,通过否定的方式强调了这位隐士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他不需要逃避或停留,因为他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东湖。接下来,“泛泛东湖弄碧波,借问姓名张志和”,以张志和(唐代著名诗人)为典故,进一步渲染了隐逸生活的闲适与雅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与认同。

“曾寻沧海逢黄石,且脱青囊挂绿蓑”两句,运用了神话传说中的元素,增加了诗歌的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智慧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追求。“有时放艇湖心白,一竿惊动蛰龙宅”,描绘了隐士在湖中垂钓的情景,既有宁静之美,又蕴含着生命的活力与神秘。

最后,“会兴云雨遍大荒,再访五湖范少伯”,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希望像古代的隐士一样,能够游历四方,体验不同的生活,最终回归内心深处的平静与和谐。整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由、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

收录诗词(20)

朱用纯(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诸生。入清,隐居教读。治学确守程朱理学,所著《治家格言》,流传颇广。康熙间坚辞博学鸿儒之荐。另有《愧讷集》、《大学中庸讲义》

  • 字:致一
  • 号:柏庐
  • 籍贯:明末清初江南昆山
  • 生卒年:1627—1698

相关古诗词

赠袁重其

与子情亲已有年,今朝蓬鬓觉萧然。

交游虽广贫何救,尘世真难巧自全。

寒雪河桥负米路,春风画桨寄诗船。

须知乐意谁能似,半百婴儿戏母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至日同重其岳心访德下留饮作

正值闭关日,却来披薜萝。

幽襟知己共,令序触愁多。

云物独凭眺,山川谁放歌。

衔杯不觉暮,一线竟如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乙卯人日招及门诸子过话即以当简

同此昼与夜,独命为人日。

世俗竞相传,不知义何出。

我顾深有取,顾名宜思实。

人道不易尽,交勉无苟失。

抚兹气象更,推迁如矢疾。

日新又日新,敢复少暇逸。

眷言二三子,矜尚寡俦匹。

菜羹脱粟饭,招邀话相悉。

回首献岁来,逾日已六七。

想当不待速,疾驱过蓬荜。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丘近夫应博学宏词之举口占赠别

老谢儒冠服草莱,残经重抱到燕台。

只愁错认文园病,特觊金茎赐露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