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涌狂的《寿北里先生》描绘了诗人对北里先生的敬仰与怀念之情。首句“短发投荒又一年”表达了先生历经沧桑,流离失所的生活状态,"投荒"一词暗示了他可能身处偏远之地。次句“每逢山寺便留连”则揭示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知识文化的追求,常在山寺中流连忘返。
“远公自爱寻陶令”借用了东晋名僧慧远喜欢寻找像陶渊明那样隐逸高洁之人的典故,暗指北里先生的品格高尚。"吏部曾无识大颠"则以唐代韩愈未识隐士吕洞宾的故事,暗示北里先生的才德未被世俗所识。
“一片钟声和骨冷,半边月色可人怜”通过环境的描绘,渲染出一种清寂而孤高的氛围,月色与钟声烘托出先生的孤独但又超然物外的气质。最后两句“文章节义浑閒事,何日还题到白莲”,表达了诗人对先生文章道德的赞美,以及对能有朝一日一同探讨学问,如白莲般纯洁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隐逸生活为背景,赞扬了北里先生的高尚品格和淡泊名利的精神,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期望和对先生的深深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