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韩履善韵

雨雪霏霏,青山华巅。能令山老,曷不老泉。

雪高高山,雪深深渊。山自寂寂,泉自涓涓。

我爱嶙峋,亦爱漪涟。雪兮入水,我观其澜。

雪也在山,我取而餐。入水不见,依旧灵源。

在山见雪,不见苍然。苍然虽改,岿然则存。

见与不见,神光浑全。悟此雪词,龟龙参前。

一止一流,谁合谁分。忘言为赘,言本无言。

形式: 四言诗

翻译

雨雪纷飞,青山之巅。能让山川老去,为何不使泉水长青。
雪覆盖高山,深藏深渊。山峦静默,泉水潺潺。
我喜爱峥嵘的山石,也欣赏水面的涟漪。雪花投入水中,我欣赏那波澜。
雪落在山上,我取来品尝。虽入水无痕,仍是生命的源泉。
在山中见到雪,却不见苍翠。虽然岁月更迭,山的雄姿依然。
看得到或看不到,神韵完整无缺。领悟这首雪的诗篇,如龟龙般深沉在前。
一静一动,难以分辨。无需多言,因为言语本无声。

注释

霏霏:形容雨雪密集。
华巅:山顶。
山老:形容山仿佛衰老。
曷:何不。
寂寂:寂静无声。
漪涟:水面的波纹。
澜:大波浪。
餐:品尝。
灵源:生命之源。
苍然:苍翠的样子。
岿然:稳固不动。
浑全:完整无缺。
龟龙:比喻深沉智慧。
一止一流:动静相对。
赘:多余。
无言:无需言语。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袁甫的作品《和韩履善韵》。袁甫以雨雪为题材,通过对青山华巅、雪深泉流的描绘,寓言哲理于自然景象之中。诗中“雨雪霏霏”展现出冬日景色的清冷,“能令山老,曷不老泉”暗示岁月流转,山水静默无声。“雪高高山,雪深深渊”形象地描绘了雪覆盖山峰和泉水的深邃,表现出寂静与流动的对比。

“我爱嶙峋,亦爱漪涟”表达了诗人对山石峻峭和水面微波的喜爱,寓意人生的坚韧与变化。“雪兮入水,我观其澜”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观察,将雪与水的关系比喻为人生与世事的交融。“在山见雪,不见苍然”揭示了事物表面的变化与内在恒常的对比,即使外在形态改变,内在精神依然如故。

“苍然虽改,岿然则存”强调了不变的本质,而“见与不见,神光浑全”则传达出一种超越直观的领悟,即无论是否直接看见,事物的神韵都是完整的。“悟此雪词,龟龙参前”借用神话中的龟龙,象征智慧与长久,表达对生命哲理的深刻洞察。

最后,“一止一流,谁合谁分”暗示世间万物各有其道,而“忘言为赘,言本无言”则主张无需过多言语,真正的理解在于内心体悟,回归到无声的境界。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收录诗词(130)

袁甫(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述易述雅二章与赵清臣制帅

六十四卦,惟谦纯吉。九四大臣,居位以德。

满则易敧,盈兮斯食。惟谦下人,不违天则。

此则伊何,元无损益。澄然太空,秉心惟一。

明哲保身,神所辅翊。持此撝谦,与宋无极。

大雅不作,吁谟音希。公既奏功,衮衣盍归。

归矢尔谟,琅琅厥辞。用添帝聪,烛于几微。

天位孔艰,夙夜弼违。逆耳为忠,隐情乃欺。

择乎二者,上帝监兹。煌煌祖业,忠臣念之。

形式: 四言诗

和吴玉臣先生己巳周甲诗

怀音何至望飞鸮,知是先生意独饶。

翩彼不如谁则觉,乐思难老世乎遥。

宫庭笾豆俱残废,芹藻鸾旂想敬昭。

修教可期人爱健,愿留胡考问前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朝阳三章

日之出矣,于彼扶桑。凤之鸣矣,于彼高冈。

匪高冈则鸣,朝阳之光。君子如凤,爱此朝阳。

纯德孔明,闻于四方。日之出矣,其光融融。

凤之鸣矣,其声雍雍。鸣于何所,于彼梧桐。

凤兮凤兮,和乐冲冲。匪凤匪桐,在君子之躬。

日之出矣,万象光明。凤之仪矣,箫韶之音。

观彼仪凤,以观我生。生生不息,匪亏匪盈。

面此朝阳,默养和平。

形式: 四言诗

番阳喜晴赠幕僚

大江以东,岁屡弗康。民病未苏,正兹忧惶。

一雨六旬,巨浸汤汤。我告上帝,是祈是禳。

我来宿斋,室名朝阳。顾瞻斯名,与我心当。

天告我兆,厥应果彰。朝阳一升,阴沴伏藏。

众水归壑,殃转为祥。民奠攸居,岁保金穰。

耄倪载咏,喜气洋洋。匪我颛蒙,能动上苍。

赖我诸友,罔或怠荒。斋事孔明,纯诚是将。

上帝昭格,随此瓣香。我勉诸友,秉德日彊。

朝阳在我,自然发光。阳复之始,养而勿伤。

常如对帝,中正斋庄。乃保终吉,以活吾氓。

稍或安肆,罔念作狂。政刑弗谨,号令弗臧。

天非可恃,祥覆为殃。敬之敬之,斯须勿忘。

既以告友,抑以自防。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