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晦庵南归

二年摩手抚疮痍,恩与庐山五老齐。

合侍玉皇香案侧,却持华节大江西。

鼎新白鹿诸生学,筑就长虹万丈堤。

待哺饥民偏恋德,老翁犹作小儿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尤袤所作,名为《送晦庵南归》。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在向晦庵先生致以深厚的敬意和不舍的别情。

“二年摩手抚疮痍”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之情,疮痍即是战争留下的伤痕,这里比喻为时间流逝带来的创伤。两年的时光里,诗人一直在关心和思念着晦庵先生。

“恩与庐山五老齐”则显示出对友人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庐山五老是中国古代传说中隐居的仙人,诗人将自己的感情比作与那些高洁脱俗的仙人相齐,表达了深厚的情谊。

“合侍玉皇香案侧”、“却持华节大江西”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玉皇即是道教中的玉皇大帝,香案则是供奉神灵之物;华节则是古代用以驱邪招祥的器物。大江西指的是长江之西,这里象征着诗人与晦庵先生共同侍奉高洁事物,并且准备跟随他西行。

“鼎新白鹿诸生学”、“筑就长虹万丈堤”两句则体现了诗人的祝愿。鼎新即是煮新的意思,白鹿在古代是用来祭祀的洁净之物,这里象征着对晦庵先生美好生活的祝福;筑就长虹万丈堤,则表达了希望他能够建造一番伟大事业。

“待哺饥民偏恋德”、“老翁犹作小儿啼”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晦庵先生的深情留恋。待哺即是等待着奶嘴吃食之意,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晦庵先生能回来继续他的德政;老翁犹作小儿啼,则是说尽管自己已经年迈,但听到晦庵先生的消息依然像孩子般兴奋和期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与神话传说的巧妙运用,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其美好生活和事业的殷切祝愿。

收录诗词(75)

尤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小字季长,晚年号乐溪、木石老逸民。南宋著名诗人、大臣、藏书家。祖父尤申,父尤时享,治史擅诗。绍兴十八年(1148年),登进士第。初为泰兴令。孝宗朝,为大宗正丞,累迁至太常少卿,权充礼部侍郎兼修国史,又曾权中书舍人兼直学士。光宗朝为焕章阁侍制、给事中,后授礼部尚书兼侍读。卒后谥号“文简”。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并称为“南宋四大诗人”。原有《梁溪集》五十卷,早佚。清人尤侗辑有《梁溪遗稿》两卷,刊行于时

  • 字:延之
  • 号:遂初居士
  • 生卒年:mào)(1127年—1202年

相关古诗词

送提举杨大监解组西归

征辕已动不容攀,回首棠阴蔽芾间。

为郡不知歌舞乐,忧民赢得鬓毛斑。

澄清未展须持节,注想方深便赐环。

从此相思隔烟水,梦魂飞不到螺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重登斗野亭二首(其二)

豪杰旧游处,此亭名亦俱。

凄凉谢公堰,浩荡董家湖。

陈迹成兴废,遗篇今有无。

登临何限恨,搔首独长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重登斗野亭二首(其一)

野色涵空阔,平芜接渺瀰。

江淮天设险,星斗地分维。

乔木千年意,沧波万古悲。

老僧尤好事,见在索题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海棠盛开

两株芳蕊傍池阴,一笑嫣然抵万金。

火齐照林光灼灼,彤霞射水影沉沉。

晓妆无力燕支重,春醉方酣酒晕深。

定自格高难著句,不应工部总无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