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渊明诗后

渊明避俗未闻道,此是东坡居士云。

身似枯株心似水,此非闻道更谁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翻译

陶渊明避开世俗还未领悟大道,这是苏东坡先生所说。
他的身体如同枯木,内心却如流水,若非得道之人,又有谁能理解他呢?

注释

渊明:陶渊明,东晋诗人,以隐逸著称。
避俗:避开世俗生活。
未闻道:还未领悟到人生的大道理。
闻道:领悟大道。
此是:这正是。
东坡居士: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身似:身体如同。
枯株:枯死的树木。
心似水:内心如水般清澈。
此非:这并非。
更谁闻:还有谁能够听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对陶渊明诗歌的评析和感悟。他以渊明为例,指出陶渊明虽然远离尘世以避俗,但似乎并未真正达到“闻道”的境地。诗人将自己的心境与渊明相比较,描述自己身体如枯木般静止,内心却如流水般深沉,暗示自己虽身处乱世,但心境超越世俗,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他认为,如果连自己这样的人都未能真正领悟大道,那么在当时的社会中,恐怕就很难再找到像渊明那样“闻道”的人了。整首诗表达了词人对陶渊明的敬仰以及对自己孤独求道的感慨。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书鹤鸣亭壁

翠竹栽成占一丘,清溪映带极风流。

山翁一向贪奇趣,更引飞泉在上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元日

老病忘时节,空斋晓尚眠。

儿童唤翁起,今日是新年。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先]韵

止酒

渊明爱酒得之天,岁晚还吟止酒篇。

日醉得非促龄具,只今病渴已三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再用韵

欲把身心入太虚,要须勤著净工夫。

古人有句须参取,穷到今年锥也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