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无名氏所作的《橹》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水上行舟图景。诗人以“斲木为竿驾客舟”开篇,巧妙地将“橹”这一工具与行舟活动联系起来,通过“斲木”二字,既展现了制作橹的工艺过程,也暗示了劳动的艰辛与智慧。接着,“翩然快我下中流”一句,以动态的画面展现行舟于江河之上的轻盈与畅快,仿佛诗人自己也融入了这自由自在的航行之中。
“双龙影落湘江晚,百雁声传楚岸秋”两句,运用了双关和拟人化的手法,将行舟时所见的自然景象描绘得生动而富有诗意。双龙的影子在湘江的晚霞中轻轻摇曳,百雁的叫声在楚岸的秋风中回荡,不仅增添了画面的丰富性,也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悲凉的氛围。
“素练拨开波浩渺,黄金搅碎月沈浮”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行舟破浪前行的壮丽景象。诗人将水面比作“素练”,形象地表现了水面上的平静与广阔;而“黄金搅碎月沈浮”则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行舟划破水面,激起层层波纹,月光在波浪中闪烁的情景,既展现了力量之美,又充满了浪漫色彩。
最后,“长滩鸥鹭多如雪,一路惊飞不敢留”两句,以鸥鹭的反应来衬托行舟的壮观。长滩上鸥鹭密布,如同白雪覆盖,当行舟经过时,它们纷纷惊飞,不敢停留,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动感,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行舟于江河之上的壮美景象,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