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清旷邓隐夫

去年菊里辱经过,秋思萧萧又草坡。

兵火东南关气数,交游湖海隔风波。

书缘辟乱经年少,诗想忧时近日多。

倘有鳞鸿幸相寄,青灯无奈忆君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去年在菊花丛中遗憾地走过,秋天的思绪萧瑟又飘向草坡。
战乱的烽火弥漫在东南边关,朋友间的交往因波涛汹涌而中断。
在战乱中,读书成为我唯一的慰藉,近来忧虑时局的诗歌创作增多。
如果有信鸽能带去我的思念,面对孤灯,我只能徒然回忆你。

注释

辱:此处指作者感到羞愧或遗憾。
萧萧:形容秋风吹过的声音,也象征凄凉。
兵火:战争中的烽火,代指战乱。
鳞鸿:古代指书信,这里比喻信使。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艾性夫的作品,名为《寄清旷邓隐夫》。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诗人怀念友人的诗句。

"去年菊里辱经过,秋思萧萧又草坡。"

这里诗人回忆起去年在菊花丛中与友人相聚的情景,而今时节已到秋季,草地上落叶纷飞,让人不禁生出深深的秋思。

"兵火东南关气数,交游湖海隔风波。"

这两句诗描绘了战争带来的动荡和朋友之间因战乱而无法相见的无奈。在这里,“东南”可能指的是诗人的故乡或友人所在之地,而“兵火”则是战争的象征,表明他们之间的联系被战乱切断。

"书缘辟乱经年少,诗想忧时近日多。"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书信往来和写作诗歌的渴望。由于战乱,书信难以传递,而诗人的思绪也因时代的忧虑而愈发频繁。

"倘有鳞鸿幸相寄,青灯无奈忆君何。"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通过鸿雁(古代书信常由鸿雁传递)与友人联系的愿望。在寂静的夜晚,面对青色的灯光,诗人感到无比的孤独和对朋友的思念。

整首诗充满了对故人的怀念,对战乱时代背景下友情难以维持的无奈,以及个人内心深处的忧虑和孤独感。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宋代诗人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不灭的坚信。

收录诗词(337)

艾性夫(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悼亡(其一)

秋瑟凄凉忽断弦,自砻山石志新阡。

稍閒即病身无福,竟死难医命有天。

会绩忍看烧烛泪,遗簪聊抵买花钱。

最惭误看刘蕡策,辜汝相依四十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悼亡(其二)

死生最怕堕危机,乱世全身正自稀。

满地干戈殊不定,盖棺丘陇未为非。

鹿门不共庞公隐,凤褐谁缝杜老衣。

愁绝梧楸烟雨地,藁砧百岁拟同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晞发

射透秋林晓日红,谩晞衰发竹篱东。

旧曾过膝今垂耳,老已成翁反似童。

辛苦一生多沐雨,萧颾几缕易梳风。

岁寒万绿凋零尽,春在梅花白雪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检历即事

古来系日欠长绳,节物相催老自惊。

岁里春为花早计,蛰前雷是雪先声。

移家燕子商量熟,开国蜂王去就轻。

最忆长安三月事,有谁重赋丽人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