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松吟詶浑赞善

深山荒松枝,雪压半离披。

朱门青松树,万叶承清露。

露重色逾鲜,吟风似远泉。

天寒香自发,日丽影常圆。

阴郊一夜雪,榆柳皆枯折。

回首望君家,翠盖满琼花。

捧君青松曲,自顾同衰木。

曲罢不相亲,深山头白人。

形式: 古风

翻译

深深的山中荒芜的松树枝,被雪压得倾斜不齐。
朱红色大门旁的青松树,万片叶子承受着清冷的露水。
露水沉重使松针颜色更加鲜艳,微风吹过如同远处的泉水声。
天气寒冷松香自然散发,阳光照耀下松影总是圆满。
郊外一夜大雪,榆树柳树都被冻得枯萎折断。
回头遥望你的家园,松树如翠绿的华盖覆盖着琼花般的雪。
手捧你这青松之歌,感觉自己如同衰老的树木。
曲终人散却没有亲近感,我这个住在深山的白发人啊。

注释

深山:偏远的山林。
荒松枝:荒芜且无序的松树枝。
朱门:古代富贵人家的大门,因漆成红色而得名。
青松树:常绿的松树。
万叶:形容松树叶之多。
清露:清晨的露水,象征清新。
阴郊:阴暗的郊区。
榆柳:榆树和柳树。
枯折:枯萎断裂。
翠盖:指松树的绿色树冠。
琼花:比喻雪花洁白美丽。
衰木:衰老的树木。
曲罢:歌曲结束。
不相亲:没有亲近的感觉。
头白人:白发人,老年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雪后荒凉的景象,融合了自然美与人生感慨。诗人通过对深山古松、积雪和清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孤独、高洁的情怀以及对岁月沧桑的感慨。

“深山荒松枝,雪压半离披。”开篇即以深山为背景,将读者带入一个幽静而又有些许萧瑟的自然环境中。古松在积雪的压迫下,显得更加苍老和孤独,而这种景象正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坚韧。

“朱门青松树,万叶承清露。”这里的“朱门”通常指的是富贵之家,但在这首诗中,它与“青松树”并列,突出了松树的顽强不屈。万叶承接的清露,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寓意着诗人对纯净事物的向往。

“露重色逾鲜,吟风似远泉。”这两句通过对露水和风的声音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露水因其重量而显得格外晶莹,风声则如同远处的泉水,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天寒香自发,日丽影常圆。”在严寒中古松依然散发出自然的香气,这是对松树不屈不挠品格的赞美。日丽景象与古松常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出诗人内心的坚守。

“阴郊一夜雪,榆柳皆枯折。”这里描述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使得原本生机勃勃的榆柳也变得枯萎。这种景象不仅描绘了自然之变,也反映出诗人对时光流逝、万物凋零的感慨。

“回首望君家,翠盖满琼花。”诗人在此转向,表达了一种对往昔美好事物的追忆与眷恋。君家之上覆盖着翠绿的植被,而琼花则是古代贵族女性所佩戴的装饰,这里象征着一段逝去的美好时光。

“捧君青松曲,自顾同衰木。”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往昔情谊的怀念之情。青松曲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乐曲或旋律,而“自顾”则表现出诗人的自我反省与孤独感受。

“曲罢不相亲,深山头白人。”最终两句,通过音乐结束后人们不再亲近,以及深山中的老者头发变白的景象,强烈地表达了时间流逝、人事更迭以及诗人个人的孤独与苍老。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一位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感悟,以及他对个人命运和社会变迁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337)

卢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著有《卢户部诗集》

  • 字:允言
  • 籍贯: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
  • 生卒年:739年—799年

相关古诗词

雨中酬友人

看山独行归竹院,水绕前阶草生遍。

空林细雨暗无声,唯有愁心两相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霰]韵

春思贻李方陵

长安三月春,难别复难亲。

不识冶游伴,多逢憔悴人。

渐知欢澹薄,转觉老殷勤。

去矣尽如此,此辞悲未陈。

形式: 五言律诗

皇帝感词(其二)

天乐下天中,云輧俨在空。

铅黄艳河汉,笑语合笙镛。

已见长随凤,仍闻不避熊。

君王亲试舞,阊阖静无风。

形式: 五言律诗

秋中野望寄舍弟绶兼令呈上西川尚书舅

忧来思远望,高处殊非惬。

夜露湿苍山,秋陂满黄叶。

人随雁迢遰,栈与云重叠。

骨肉暂分离,形神遂疲薾。

红旌渭阳骑,几日劳登涉。

蜀道蔼松筠,巴江盛舟楫。

小生即何限,简诲偏盈箧。

旧恨尚填膺,新悲复萦睫。

因求种瓜利,自喜归耕捷。

井臼赖依邻,儿童亦胜汲。

尘容不在照,雪鬓那堪镊。

唯有餐霞心,知夫与天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