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闽中向匡庐寄蔡艮若

劳生同逆旅,何处是他乡。

渐听人声改,才知客路长。

买舟彭蠡月,回首洛桥霜。

指却飞花笑,闲身尔亦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发闽中向匡庐寄蔡艮若》是明末清初诗人陈恭尹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离别家乡,踏上旅途时的复杂心情。

首句“劳生同逆旅”,开篇即以“劳生”二字点出人生的艰辛与忙碌,将自己比作行走在逆旅中的旅人,形象地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接着,“何处是他乡”一句,诗人自问自答,强调了无论走到哪里,都难以摆脱“他乡”的身份,流露出一种漂泊异乡的孤独感和归属感的缺失。

“渐听人声改,才知客路长。”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随着旅途的深入,听到的人声逐渐改变,这不仅是地理上的变化,也是心理上的转变,暗示着诗人对旅途的逐渐适应与对远方的逐渐认知。而“才知客路长”则直接表达了对旅途漫长、未知的深切感受,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担忧。

“买舟彭蠡月,回首洛桥霜。”这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彭蠡月”与“洛桥霜”两个景象并置,分别代表了旅途中的美景与故乡的寒冷,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暗含了对故乡温暖的怀念。同时,通过“买舟”与“回首”这一动作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既渴望探索未知,又难以割舍对故乡的依恋。

最后,“指却飞花笑,闲身尔亦忙。”这两句以生动的比喻收尾,将“飞花”拟人化,赋予其“笑”的表情,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同时,“闲身尔亦忙”则巧妙地揭示了诗人看似自由的旅行生活背后,实际上充满了忙碌与焦虑,这种矛盾的情感表达,使得整首诗在轻松的语调下蕴含着深沉的思考。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旅途中的所见所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对故乡、对自我身份的深刻反思,以及在漂泊中寻求内心平静的努力。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建昌河上二首(其一)

十月辞西山,苍茫日东走。

迟迟闽越路,东风变杨柳。

扁舟乱河曲,旅泊成搔首。

无衣知春寒,独宿知夜久。

茕茕远行子,才知慕父母。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建昌河上二首(其二)

莫折棠梨花,花枝刺君手。

莫恋春风时,春风白人首。

春风低野草,遥见原与阜。

昨日少年人,长松生左肘。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杂诗

骏马黑貂弓,悲歌燕市东。

少年尚意气,不数古英雄。

侠骨穷逾壮,冰心老渐空。

浮云无定所,舒卷任秋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夜中叹

秋风萧萧吹黄榆,黄榆上有双啼乌。

寒霜满枝栖不得,夜久无人时相呼。

西樵有客匡山里,一闻此声夜中起。

十年含叹为谁来,啸倚芙蓉匣中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