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恭尹在明末清初时期创作的《建昌河上二首》中的第二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
首句“莫折棠梨花”,以“棠梨花”为切入点,描绘了一幅春日里花开花落的景象,暗喻人生的短暂与美好。接着,“花枝刺君手”一句,既指实际的花朵可能划伤人的手,也象征着美好事物背后可能存在的痛苦或伤害,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同时也要做好面对可能的代价的心理准备。
“莫恋春风时,春风白人首。”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春风象征着青春与活力,但同时也预示着岁月的流逝。诗人告诫人们不要过于留恋青春的时光,因为时间的流逝会让人变得苍老。这里使用了“白人首”的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岁月无情,青春易逝的现实。
“春风低野草,遥见原与阜。”这一句通过描写春风轻拂野草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循环更替,生命的生生不息。
最后,“昨日少年人,长松生左肘。”这句诗以“少年人”与“长松”形成鲜明对比,前者代表青春与活力,后者则象征着长久与坚韧。通过“长松生左肘”这一奇特的比喻,诗人表达了对过去青春岁月的怀念,以及对生命持久力量的赞美。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青春易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坚韧不拔精神的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