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慧空的作品《和曾运使(其二)》中的一节,通过对比与反讽的手法,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与批判。
首句“而今派下皆龙象”运用了比喻手法,“龙象”在佛教中象征着高深的智慧与修为,这里指代的是当今社会中那些拥有极高声望与地位的人物。诗人以“皆”字强调这种现象的普遍性,暗示社会上层人士普遍被赋予了极高的评价与尊敬。
次句“肯著风颠老万回”则通过反问的方式,对这些“龙象”人物的行为进行了质疑。这里的“风颠”可能暗指行为不端或虚伪,而“老万回”则表示反复多次,强调了这种行为的普遍性和严重性。整句意为:这些所谓的“龙象”人物,难道真的愿意让自己的行为反复地显得荒谬与不端吗?
第三句“大士不知何所取”中的“大士”通常指的是菩萨,这里借指那些拥有高尚品德与智慧的杰出人物。诗人提出疑问,这些“大士”为何会选取这样一些行为作为自己的追求?这句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道德标准与价值取向的质疑。
最后一句“真成千里赚人来”则是对前文的总结与讽刺。诗人指出,这些所谓的“龙象”与“大士”的行为,实际上只是吸引他人关注与追随的手段,最终却误导了他人,使得千里之遥的人都被“赚”来效仿。这句话揭示了社会上存在的一种虚假繁荣与误导性的价值观,以及这种现象对人们思想与行动的负面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与批判,展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忧虑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