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秀才草书歌

伯英草圣称绝伦,后来学者无其人。

白眉年少未弱冠,落纸纷纷运纤腕。

初闻之子十岁馀,当时时辈皆不如。

犹轻昔日墨池学,未许前贤团扇书。

艳彩芳姿相点缀,水映荷花风转蕙。

三春并向指下生,万象争分笔端势。

有时当暑如清秋,满堂风雨寒飕飕。

乍疑崩崖瀑水落,又见古木饥鼯愁。

变化纵横出新意,眼看一字千金贵。

忆昔谢安问献之,时人虽见那得知。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伯英的书法家,其技艺被誉为绝伦,后来的学者们无法与之相比。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伯英书法艺术的深刻鉴赏和崇敬之情。

"白眉年少未弱冠,落纸纷纷运纤腕"这两句诗描绘了伯英年轻时便展现出惊人的书法天赋,他轻盈的笔触仿佛能随心所欲地在纸上舞动。

"初闻之子十岁馀,当时时辈皆不如"表明即使是儿童时期,伯英的才华就已超越了同龄人。

"犹轻昔日墨池学,未许前贤团扇书"则透露出伯英对古代书法大家的尊重和学习态度,即便是他自己已经十分出色,但依旧虚心向往着那些古人的风范。

接下来的几句"艳彩芳姿相点缀,水映荷花风转蕙。三春并向指下生,万象争分笔端势"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书法中生动的生命力和无限的变化,表达了伯英书法艺术之美妙与独到。

"有时当暑如清秋,满堂风雨寒飕飕。乍疑崩崖瀑水落,又见古木饥鼯愁"这些句子通过对季节和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独立于一方的艺术境界。

最后两句"变化纵横出新意,眼看一字千金贵。忆昔谢安问献之,时人虽见那得知"则强调了伯英书法的创新精神和无价之宝,以及他在当时被人们所敬仰,但真正理解其艺术深度的人却不多。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一篇对书法艺术的高度赞美,也是对一位大师级人物技艺与品格的颂歌。

收录诗词(388)

权德舆(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徙居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唐朝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在贞元、元和年间名重一时

  • 字:载之
  • 籍贯: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
  • 生卒年:759年-818年

相关古诗词

丰城剑池驿感题

龙剑昔未发,泥沙相晦藏。

向非张茂先,孰辨斗牛光。

神物不自达,圣贤亦彷徨。

我行丰城野,慷慨心内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书绅诗

和静有真质,斯人称最灵。

感物惑天性,触里纷多名。

祸机生隐微,智者鉴未形。

败礼因近习,哲人自居贞。

当令念虑端,鄙嫚不能萌。

苟非不踰矩,焉得遂性情。

谨之在事初,动用各有程。

千里起步武,彗云自纤茎。

心源一流放,骇浪奔长鲸。

渊木苟端深,枝流则贞清。

和理通性术,悠久方昭明。

先师留中庸,可以导此生。

形式: 古风

五杂组

五杂组,旗亭客。往复还,城南陌。不得已,天涯谪。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陌]韵

从事淮南府过亡友杨校书旧厅感念愀然

故人随化往,倏忽今六霜。

及我就拘限,清风留此堂。

松竹逾映蔚,芝兰自销亡。

绝弦罢流水,闻笛同山阳。

颎如冰玉姿,粲若鸾凤章。

欲翥摧劲翮,先秋落贞芳。

正平赋鹦鹉,文考颂灵光。

二子古不吊,夫君今何伤。

黄墟既杳杳,玄化亦茫茫。

岂必限宿草,含悽洒衣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