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曾读陶公传,辽辽沮溺心。
耦耕余故迹,流水抱寒岑。
鸟下日将夕,云归山半阴。
从来避世者,不厌入林深。
这首清代诗人王士禛的《过长沮桀溺耦耕处》描绘了诗人对古代隐士陶渊明故事的追思与共鸣。首句“曾读陶公传”表达了对陶渊明的敬仰,接着“辽辽沮溺心”借用“长沮桀溺”的典故,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疏离感。诗人行至耦耕的遗址,眼前流水环绕着寂静的山峰,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冷寂的氛围,“流水抱寒岑”形象生动。
“鸟下日将夕,云归山半阴”两句通过自然景象,暗示时间的推移和日暮时分,进一步渲染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恬淡。最后,诗人以“从来避世者,不厌入林深”收束,表达了对隐居生活无尽的热爱和对超然世外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隐逸文化的崇尚和对世俗生活的淡然态度。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隐士精神的赞美。
不详
曾闻碧血裹朝衣,沧海横流万事非。
生已变名吴市去,死当埋骨敬亭归。
空山落日鸣鶗鴂,孤墓深春长蕨薇。
魂傍要离君爱弟,英灵来往怒涛飞。
凫翁三五嬉晴沙,残僧闲关如退衙。
黄芦苦竹隐缺岸,水荭往往飘残花。
濠濮会心岂在远,便可泛宅仍浮家。
水关上接鲍丘水,伯圭战地啼寒鸦。
卓老一抔没荆棘,惟怜文采兼奇葩。
古人于此两寂寞,高枕且听风炉茶。
漕河如林万樯立,负城时送回帆挝。
仿佛扁舟落吾手,背痒欲倩鸟爪爬。
病鹤触笼翅翎短,老随鸡鹜吁可嗟。
安得十洲纵汗漫,排空一气凌云霞。
龙性讵能驯,依然七尺身。
谁从燎原日,还忆徙薪人。
肝胆酬明主,风霜老逐臣。
孝陵松柏泪,沾洒又重新。
血战蚕丛日,愁云压阆中。
谤书翻置狱,刀笔敢论功。
又失巴西险,何时剑外通。
凭君重草檄,早为破田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