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人嵩阳归隐图

城郭维崇,井里维通。冠盖维错,纨绮维丛。

云谁之子,招子归嵩。舍我筝筑,乐彼潺淙。

食彼瓦缶,遗我鼎钟。云谁之子,绘子归嵩。

离人友鹿,避俗朋松。石啮我足,泉瘿我咙。

吾恐时人,笑子归嵩。有山有怪,有水有龙。

盗出寇没,啸兕咻熊。吾恐狂人,诳子归嵩。

子谓我言,决意归嵩。

归嵩何如,如鸿避弋,如鹤脱笼。

与幻俱化,与化俱融,是以归嵩。

南山重重,翠如植葱。北山隆隆,绀如堆铜。

仰嵩俛嵩,雨濯云烘。嵩之为我,我之为嵩。

我闻子言,衣如张风。心先去鸟,层云荡胸。

静言思之,富为目蒿,贵为心蓬。

饰说于令,讵知任公。归嵩良是,生龟脱筒。

子不归嵩,送子归嵩。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李道人在嵩山归隐的场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道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城郭维崇,井里维通”,开篇即以对比手法描绘了城市与自然的截然不同,强调了归隐之地的宁静与和谐。“冠盖维错,纨绮维丛”则通过官场的繁杂与奢华,反衬出归隐生活的简朴与自由。

“云谁之子,招子归嵩”,表达了对归隐者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归隐者与世俗的隔绝。“舍我筝筑,乐彼潺淙”,生动地描绘了归隐者在自然中的自在生活,与流水相伴,远离尘嚣。

“食彼瓦缶,遗我鼎钟”,通过食物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归隐生活的简朴与满足。“有山有怪,有水有龙”,描绘了嵩山的神秘与壮丽,同时也预示着归隐生活可能面临的挑战与考验。

“盗出寇没,啸兕咻熊”,形象地展示了归隐生活可能遭遇的危险与威胁,但道人对此保持乐观态度,认为这些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不必过于担忧。

“南山重重,翠如植葱。北山隆隆,绀如堆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嵩山的壮美景色,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仰嵩俛嵩,雨濯云烘”,进一步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归隐者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状态。

“我闻子言,衣如张风。心先去鸟,层云荡胸”,通过对话的形式,表达了对归隐者言行举止的赞赏,以及对内心自由的追求。“静言思之,富为目蒿,贵为心蓬”,则通过反思,揭示了物质财富与社会地位的虚无,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自由才是真正的财富。

“饰说于令,讵知任公”,表达了对表面华丽与内在真实的思考,强调了真实与自由的重要性。“归嵩良是,生龟脱筒”,最后以生龟脱筒的比喻,表达了归隐嵩山的智慧与勇气,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归隐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自由与真实的追求,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31)

麻九畴(金)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阳夏何正卿作叠语四句未成章予复以叠语寄之凡四变文

缊缊蠢蠢何等民,矫矫亢亢内守贞。

昂昂藏藏独异俗,落落莫莫不厌贫。

归与归与且糊口,凤兮凤兮德衰久。

乐云乐云无弦琴,命乎命乎一杯酒。

匪鳣匪鲔故为藏,避言避世必也狂。

至大至刚秣吾马,爰清爰净脩我墙。

用之舍之时所系,晋如摧如宁复计。

暖然凄然任春秋,优哉游哉聊卒岁。

形式: 古风

红梅

一种冰䰟物已尤,朱唇点缀更风流。

岁寒未许东风管,澹抹秾妆得自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题苏李合画渊明濯足图

天机本自足,人事或相须。

东坡画三昧,乃与龙眠俱。

黄州富丘壑,馀杭渺江湖。

已困口嘲弄,更堪手糊涂。

其来本游戏,所到非功夫。

平生斜川翁,尚友千载馀。

可闻不可见,风标定何如。

笑倩李居士,为予巧形模。

临流想有诗,沧浪元非渔。

不入声利场,政恐吾足污。

二公有深意,百年留此图。

不著色尘相,澹然如游天地初。

主人牢缄縢,丹青有渝此不渝。

形式: 古风

过尉氏怀阮籍

朝来国门游,莫抵蓬池宿。

有怀阮步兵,豪气无捡束。

啸歌陟高台,长风振林木。

老眼何曾青,四海无一物。

万古留诗名,九原销醉骨。

居然方丈家,惜也微瑕玉。

涂穷道不穷,先生安用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