詶史庶常可程

伊尹适有夏,太公之朝歌。

吾侪亦此时,将若苍生何。

跨驴入长安,七贵相经过。

不敢饰车马,资用防其多。

岂无取诸人,量足如饮河。

顾视世间人,夷清而惠和。

丈夫各有志,不用相讥诃。

君今寓高都,连山阻巍峨。

佳诗远寄将,建安激馀波。

想见萧寺中,抱膝苦吟哦。

古人尚詶言,亦期相切磋。

愿君无受惠,受惠难负荷。

愿君无倦游,倦游意蹉跎。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鉴赏

此诗由清代学者顾炎武所作,名为《詔史庶常可程》。全诗以对话形式展开,探讨了个人志向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

诗中首先提到历史人物伊尹和姜太公,他们分别在夏朝和朝歌时期有所作为,引出诗人对自身及同辈在面对苍生时应如何行动的思考。接着,诗人描述自己骑驴进入长安的情景,与七位显赫贵族交往,强调了他不追求奢华生活,而是注重节俭,认为满足基本需求即可,如同饮水一般。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世间人的观察,认为他们性格平和,处世清明,体现了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随后,诗人阐述了个人志向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坚守自己的理想,不应受到他人批评的影响。他提到友人史庶常可程居住在高都,被连绵山脉环绕,通过远方寄来的佳诗,感受到建安时期的余韵。诗人想象友人在萧寺中,独自抱膝吟诗,表现出对友人创作状态的深切理解与共鸣。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期望,希望他能避免接受过多恩惠,以免难以承受;同时,也提醒友人不要过于疲于奔走,以免心灵产生疲惫与失落。整首诗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的深思。

收录诗词(407)

顾炎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 字:忠清
  •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 生卒年:1613.7.15-1682.2.15

相关古诗词

寄潘节士之弟耒

笔削于年在,英灵此日沦。

犹存太史弟,莫作嗣书人。

门户终还汝,男儿独重身。

裁诗无寄处,掩卷一伤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蒲州西门外铁牛唐时所造以系浮桥者今河西徙十馀里矣

唐代浮梁处,遗牛制尚新。

一朝移岸谷,千载困风尘。

失水鼋鼍没,依城鹳雀邻。

应无丞相问,傥与牧童亲。

世变形容老,年深战伐频。

无穷怀古意,舍尔适西秦。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潼关

黄河东来日西没,斩华作城高突兀。

关中尚可一丸封,奉诏东征苦仓卒。

紫髯岂在青城山,白骨未收殽渑间。

至今秦人到关哭,泪随河水无时还。

形式: 古风

骊山行

长安东去是骊山,上有高台下有泉。

前有幽王后秦始,覆车在昔良难纪。

华清宫殿又何人,至今流恨池中水。

君不见天道幽且深,败亡未必皆荒淫。

亦有英君御区宇,终日忧勤思下土。

贤妃助内咏鸡鸣,节俭躬行迈往古。

一朝大运合崩颓,三宫九市横豺虎。

玄宗西幸路仍迷,宜白东迁事还沮。

我来骊山中哽咽,四顾徬徨无可语。

伤今吊古怀坎轲,呜呼其奈骊山何。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