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行

长安东去是骊山,上有高台下有泉。

前有幽王后秦始,覆车在昔良难纪。

华清宫殿又何人,至今流恨池中水。

君不见天道幽且深,败亡未必皆荒淫。

亦有英君御区宇,终日忧勤思下土。

贤妃助内咏鸡鸣,节俭躬行迈往古。

一朝大运合崩颓,三宫九市横豺虎。

玄宗西幸路仍迷,宜白东迁事还沮。

我来骊山中哽咽,四顾徬徨无可语。

伤今吊古怀坎轲,呜呼其奈骊山何。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骊山行》由清代学者顾炎武所作,通过对骊山及其历史遗迹的描绘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兴衰、人事更迭的深刻感慨。

首句“长安东去是骊山”,点明了骊山的位置,位于长安之东,引出对历史往事的追忆。接着“上有高台下有泉”描绘了骊山的自然景观,高台与清泉相映成趣,为后续的历史叙述提供了背景。

“前有幽王后秦始,覆车在昔良难纪”两句,通过“幽王”和“秦始”这两个历史人物,暗示了骊山与古代帝王的关联,以及历史上因统治者的失误而导致的国家衰败。这里的“覆车”比喻失败或灭亡,强调了历史教训的深远。

“华清宫殿又何人,至今流恨池中水”将目光转向骊山上的华清宫,表达了对昔日繁华不再的感慨,以及对那些曾经在此留下足迹的人们的怀念。而“至今流恨池中水”则以水的永恒流动象征着历史的流逝与不变,强化了对历史悲剧的反思。

“君不见天道幽且深,败亡未必皆荒淫”这两句提出了对历史成败原因的思考,指出并非所有的失败都源于荒淫无度,而是复杂多样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观点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现象的深入洞察。

接下来,“亦有英君御区宇,终日忧勤思下土”赞美了那些勤政爱民的英明君主,强调了他们的存在对于国家稳定与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对比,突出了个人品质与国家命运之间的紧密联系。

“贤妃助内咏鸡鸣,节俭躬行迈往古”赞扬了贤德的妃子在宫廷内部的贡献,她们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节俭,还通过吟咏鸡鸣提醒君主早起勤政,体现了女性在历史中的积极作用。

然而,“一朝大运合崩颓,三宫九市横豺虎”揭示了历史转折点的突然性与残酷性,国家的繁荣与衰败往往在瞬间之间发生,无辜的百姓遭受苦难。这里使用“三宫九市”象征国家的中心区域,而“横豺虎”则形象地描绘了社会动荡、暴政横行的景象。

“玄宗西幸路仍迷,宜白东迁事还沮”回顾了唐玄宗时期的历史事件,尤其是安史之乱后,玄宗逃亡的狼狈与无奈,以及东迁计划的最终失败。这些细节进一步加深了对历史悲剧的描绘。

最后,“我来骊山中哽咽,四顾徬徨无可语。伤今吊古怀坎轲,呜呼其奈骊山何”表达了诗人面对骊山遗址时的复杂情感。他既为历史的沧桑变迁而感伤,也为现实的困境而困惑,最终发出对骊山乃至整个历史的深沉感叹。

这首《骊山行》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独到见解,以及对人性、政治、社会的深刻洞察。它不仅是一首对骊山历史遗迹的赞歌,更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普遍问题的探讨与警示。

收录诗词(407)

顾炎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 字:忠清
  •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 生卒年:1613.7.15-1682.2.15

相关古诗词

长安

东井应天文,西京自炎汉。

都城北斗崇,渭水银河贯。

千门旧宫掖,九市新廛闬。

云生百子池,风起飞廉观。

桥边拜单于,阙下俘可汗。

武将把雕戈,文人弄柔翰。

遗迹俱烟芜,名流亦星散。

愁闻赤眉入,再听渔阳乱。

论都念杜笃,去国悲王粲。

积雨乍开褰,凄其秋巳半。

惆怅远行人,单衣裁至骭。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乾陵

代运当中绝,房帏召女戎。

诛锄宗子尽,罗织庶僚空。

典祏迁新主,司筵扫故宫。

贞符疑改卜,大礼竟升中。

复子仍明两,登遐获令终。

弥缝由密勿,回干赖元功。

祔庙尊亲并,因山宅兆同。

至今寻史传,犹想狄梁公。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后土祠

灵格移鄈上,洪流圯故宫。

事同沦泗鼎,时接堕天弓。

古木千章尽,层楼百尺空。

地维疑遂绝,皇鉴岂终穷。

髣髴神光下,昭回治象通。

雄才应有作,洒翰续秋风。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自大同至西口四首(其一)

旧府荒城内,颓垣只四门。

先朝曾驻跸,当日是雄籓。

綵帛连楼满,笙歌接巷繁。

一逢三月火,惟吊国殇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