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台春望

太液波光近紫霄,半篙清浅木兰桡。

夕阳指点西山色,碧水红栏玉蝀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瀛台春日之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交融。

首句“太液波光近紫霄”,开篇即以“太液”点明地点,太液池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中的著名水体,此处借指瀛台的水域。“波光近紫霄”则通过波光粼粼与天空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仿佛水面与天际相连,给人以开阔的视觉感受。

次句“半篙清浅木兰桡”,转而描写舟行水上的情景。木兰桡指的是用木兰树制作的船桨,这里不仅体现了使用的材料珍贵,也暗示了环境的雅致和高洁。半篙清浅,既描绘了水面的清澈与浅浅的波动,也暗含着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第三句“夕阳指点西山色”,将时间引入画面,夕阳的余晖洒在西山上,色彩斑斓,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抹温暖而柔和的色调。夕阳与西山的结合,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赋予了景色一种时间的流转感,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瞬息万变。

最后一句“碧水红栏玉蝀桥”,将视线引向了桥梁。玉蝀桥,即彩虹桥,以其独特的造型和色彩,成为连接水面与陆地的重要通道。红栏点缀其间,与碧水相映成趣,不仅增加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也象征着连接与沟通的美好寓意。整句描绘出了桥梁在夕阳下呈现出的瑰丽景象,令人遐想联翩。

综上所述,这首《瀛台春望》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瀛台春日的美丽风光,从水面到舟行,再到夕阳与西山,最后至桥梁,每一处细节都充满了诗意与美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1)

左文言(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邓尉探梅

探梅来邓尉,十里万株斜。

瘦影竞凌雪,微香渐吐花。

寻僧过古寺,沽酒问山家。

更上崇台望,烟波到眼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瓦亭晓发

古道四围山,人行陇水湾。

晓风双鬓上,初日半峰间。

有径穿崖入,无春著树还。

前途更萧瑟,忆别瓦亭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夜行

苍然来暮色,杳渺失天青。

野阔云为岸,山高地涌星。

行歌声苦涩,觅路马知停。

喜得荒村近,人家户已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寄怀马牧侪

夕阳下庭树,归鸟飞迟迟。

我有一樽酒,持以坐东篱。

欲饮青衿子,念非心所期。

停杯起徘徊,怅然憬予思。

予思非天末,怜君方下帷。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