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七星岩归漫赋

自从官京师,趋车畏尘坌。

今兹簿领间,偶发游山愿。

良朋约三五,各诩腰脚健。

甫出城北门,田畴绿草蔓。

分秧劳农夫,荷蓑立水面。

南方节候早,于此乃益见。

云重头似压,径仄踵欲穿。

七朵奇峰悬,相看目惊眩。

高者天可倚,低者地能旋。

猛如狮象卧,雄如兵甲顿。

排如玉笋班,焕如霞锦缘。

峥嵘纷起伏,崱屴争后先。

左得右已失,此舍彼复恋。

巍巍天门开,露出摩尼殿。

了无斧凿痕,五丁力恐逊。

放胆步石室,披襟豁烦闷。

长桥中央驾,绵亘拖匹练。

初愁阴冷甚,继觉情景变。

半空一滴水,声若碎玉片。

涓涓不停住,遂尔成回漩。

可是骊龙醒,含珠时喷噀。

再进境愈佳,晓天明一线。

持梃击石鼓,噌吰音自远。

惜哉钟久哑,常抱不鸣恨。

我行足渐软,颇悔游未遍。

禅房且栖息,蔬笋具晨膳。

老僧前致词,使君得毋倦。

汲泉瀹新茗,清腴胜阳羡。

归来整匡床,酣睡抛书卷。

好山复入梦,岚翠增妍茜。

忽然大雨倾,满身珍珠溅。

阿香持北斗,霹雳闪紫电。

斯时两腋轻,凌风任推转。

飞上最高峰,寒气逼衫袨。

众星落我手,抱之金光缠。

一笑开双眸,摩挲端石砚。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方浚师的《游七星岩归漫赋》描绘了诗人从繁忙的官场生活中抽身,游历七星岩的所见所感。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京城尘土与山水之间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诗人与好友结伴出游,田畴间的绿色生机盎然,农夫插秧的场景生动展现季节之美。接着,他赞美了七星岩的奇特峰峦,形容它们如猛兽、兵甲、玉笋和霞锦,展现了山势的峥嵘变化和壮丽景色。在游历过程中,诗人的心情也随着景致的变换而起伏,从初始的阴冷到后来的开朗,体验了大自然的奇妙。

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诗人不忘品味禅房的宁静和泉水的甘甜,以及与老僧的交谈,显得心境淡泊。然而,游兴未尽,大雨突至,诗人却以豪迈的气概凌风而行,最终登顶赏景,仿佛揽星入怀,尽显豪情。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淡淡的官场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69)

方浚师(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闻子箴兄入觐北上用子由中秋见月寄子瞻诗韵奉怀

凉秋夜静天宇高,朝天使者拈吟毫。

吟成对月发遐想,银河耿耿疑飞涛。

我从岭南别天子,七载光阴若流水。

炎荒迢遰望京华,烹茗怀君中夕起。

起开砚箧磨墨丸,墨池黑讶痴蛟蟠。

手挥笺牍倩谁寄,冬冬衙鼓声清寒。

燕蓟风尘异淮汴,十丈软红素衣变。

重携旧曲谱《霓裳》,当筵年少停歌板。

请君更话三神山,巨鳌首戴千钧坚。

蓬莱瀛洲近咫尺,拄笏笑向东溟看。

豸冠巍峨容色好,献书尚记台中草。

圣主端知蔡挺悫,淮阳讵使汲黯老。

年来金穴不改贫,宦游我亦同心人。

彩云环绕冰轮出,锁闱却忆长安客。

形式: 古风

至韶州忆途中所见山水甚奇漫赋一诗

葡萄绿酿春江潮,烟波浩渺山周遭。

峰峦无数列篷底,卧看船与山争高。

长河太华在何许,足所未蹈心空劳。

眼前好景莫虚过,不吟毋乃山灵嘲。

千变万化各有致,丹青妙手终难描。

鹰起鹘落连复断,虚蹲狮伏雄而豪。

天门詄荡悬日月,石友拱揖陈冠袍。

自从入峡至中宿,置身福地真逍遥。

琵琶形势实险要,芙蓉颜色疑镌雕。

归猿尚留古洞邃,杀鸡殊觉荒坑遥。

洭斟涟湟界南北,九疑直上偏岧峣。

参天竹树碧阴合,沁人心目红尘消。

嵌空玲珑台槛巧,观音岩下滩声骄。

龙头猪婆间鳖背,旺水册里还高桥。

曹溪法乳贯白土,孟洲筑坝通黄茅。

呼童且觅蒙里李,得仙那乞绥山桃。

天遣吾侪富游迹,十年不调奚牢骚。

兹行真足夸同僚,买鱼沽酒停双桡。

微醺倚枕梦鹿蕉,塔铃惊醒来南皋。

形式: 古风

题沈公周诗稿后

虞阳逢瘦沈,今之杜浣花。

交余诗是介,输尔古为家。

爽气洗山绿,奇怀猎天葩。

箧中富新制,读罢痒同爬。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寓斋外野冢

贫余归葬少,乱后上坟稀。

烽火惊魂窜,川原战血肥。

暮云闻鬼哭,落日见乌飞。

作客楼头者,频番泪湿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