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题山庵二首(其一)

曾批龙鳞捋虎须,君恩天大偶全躯。

入华胥国浑成梦,移太行山得许愚。

无剑拄颐但樵服,有衾覆首胜珠襦。

他时只著深衣去,不必防闲发冢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他曾触犯龙颜,胆敢捋虎须,皇上的恩典极大,让他保全了性命。
进入那如梦似幻的华胥国,连太行山都能移动,显得多么愚蠢。
没有宝剑支撑下巴,只穿农夫的衣服,有被子盖头比珠宝袍子更珍贵。
将来只需身着深衣离去,无需担心那些挖坟盗墓的儒生。

注释

批:批阅,指触犯龙颜。
龙鳞:比喻皇帝的威严。
虎须:比喻权势或危险。
华胥国:传说中的理想国度,象征梦境。
浑成梦:完全沉浸在梦境中。
移太行山:夸张的说法,形容力量巨大。
樵服:农夫的衣服,表示简朴生活。
珠襦:用珠子装饰的贵重衣服。
深衣:古代的一种长袍,象征隐士或高洁之士。
发冢儒:挖坟盗墓的儒生,讽刺那些不择手段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戏题山庵二首·其一》。诗中融合了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出诗人超脱世俗、享受山林生活的心境。

"曾批龙鳞捋虎须,君恩天大偶全躯。" 这两句诗通过比喻手法,将自己比作龙和虎,用“君恩”暗指自然赋予的恩惠,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以及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怀。

"入华胥国浑成梦,移太行山得许愚。"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寄托的境界。“华胥国”原本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境,这里用来形容诗人所达到的精神状态,而“移太行山得许愚”则表明诗人通过移居山林,获得了一种心灵上的宁静与满足。

"无剑拄颐但樵服,有衾覆首胜珠襦。" 这两句强调了诗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他不需要武力(“无剑”),只需简单的衣着(“樵服”)就能过得自在,而且即便是简陋的被子(“有衾覆首”)也胜过华丽的珠饰。

"他时只著深衣去,不必防闲发冢儒。"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安排。他希望自己将来能穿着简单的衣服,自由自在地生活,而不需要担心世俗的烦恼。

整首诗通过对山林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追求自然、清净、高远情操的意境,以及他对于超越尘世、达到精神自由状态的向往。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扬州作

几多精甲没黄沙,野哭遥怜战士家。

瓜渡月明空粉堞,芜城烟断只昏鸦。

似闻汉使攽王醢,尚喜胡儿剖帝羓。

怊怅两淮蚕织地,春风不复长桑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早去

早去天知无宦情,急攻人惎有虚名。

老而能学□□少,耄不加刑黜典轻。

宿昔□□□未就,他时血碧尚难平。

吾书岂必行今世,千□□□泣蒯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早行

店妪明灯送,前村认未真。

山头云似雪,陌上树如人。

渐觉高星少,才分远烧新。

何烦看堠子,来往暗知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有叹

方喜凤箫吹协律,忽惊鸾镜黯无光。

入君怀袖初蒙幸,著主衣裳外不忘。

陌上野游多薄倖,闺中婉娈有刚肠。

落花满地无人扫,自是春来懒下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