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采石

秋风宿兼葭,花落若霜雪。

江山古兴废,荆棘垒出没。

水收凫雁声,夜静寒籁发。

渔舟自来去,笑语载明月。

诗形动笔墨,恨乏风雅骨。

谪仙为黄土,冢平名突兀。

句编天下口,千载字不灭。

人间比兴复,泉底魂魄悦。

坐诵姑熟语,酌酒当枣栗。

醉梦若可见,好句当须乞。

形式: 古风

翻译

秋风吹过芦苇丛,花瓣飘落如霜雪纷飞。
江山历经兴衰变迁,荆棘丛生,时隐时现。
水面安静,野鸭和大雁的叫声消失,夜晚寂静,寒冷的声音回荡。
渔舟自在来去,欢声笑语伴着明月。
诗篇跃然纸上,遗憾的是缺乏高雅的气质。
被贬的仙人已化为尘土,墓碑突兀,名声犹在。
诗句流传天下,千年之后文字依然鲜明。
人间的寓意与象征,如同泉底的灵魂得到愉悦。
坐着吟诵姑熟的诗句,举杯饮酒仿佛吃枣栗。
即使在醉梦中,美好的句子也值得恳求留存。

注释

兼葭:芦苇。
霜雪:比喻花瓣的洁白。
荆棘:形容荒凉或困难。
籁:自然的声音。
谪仙:指李白,因其才情出众被称为‘谪仙’。
冢:坟墓。
比兴:借物寓言,比喻手法。
姑熟:地名,代指姑熟溪边的诗意生活。
枣栗:比喻食物,这里指饮酒的欢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夜晚在采石之地的所见所感。"秋风宿兼葭,花落若霜雪",诗人以秋风吹过芦苇丛,花瓣如霜雪飘落,营造出清冷而寂寥的氛围。接下来,他感慨江山兴衰无常,荆棘丛生,隐喻历史的沧桑与变迁。

"水收凫雁声,夜静寒籁发",通过描写水面鸭雁归巢后的宁静和夜晚寒气中自然之声的响起,进一步渲染了孤寂的意境。渔舟在月光下悠然往来,渔夫的笑语与明月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幅宁静而有人情味的画面。

然而,诗人自谦诗才不足,未能达到像谪仙那样风雅的境地。他以"谪仙为黄土,冢平名突兀"表达对前人才华的仰慕,同时感叹自己的作品虽流传千年,但缺乏那种永恒的艺术魅力。他认为,尽管如此,自己的诗句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如同泉底的灵魂也能感受到人间的比兴。

最后,诗人以饮酒作结,想象醉梦中能与那些美好的诗句相遇,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佳句的渴望。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追求和对历史的思考。

收录诗词(168)

黄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黄湜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历佐一府三州,皆为从事。后摄知康州。工诗。有《伐檀集》

  • 字:亚父
  • 籍贯:宋洪州分宁

相关古诗词

宿赵屯

芦花一股水,弭楫日已暮。

山间闻鸡犬,无人见烟树。

行逐羊豕迹,始识入市路。

菱芡与鱼蟹,居人足来去。

渔家无乡县,满船载稚乳。

鞭笞公私急,醉眠听秋雨。

形式: 古风

探春

春色若有价,黄金量山丘。

几拟把酒吟,浪欲开口酬。

今朝庭柳枝,拗折丝已柔。

东风弄五色,渐落草木稠。

我营赏春资,瓮盎蚁已浮。

山川天开画,祇拟酩酊游。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筇竹杖

琴鹤为友朋,出入常拂拭。

生来节便高,故有扶危力。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职]韵

喜雨上文相公

火神侵官弄胸臆,青帝欲满勾芒慵。

骄阳暴苗不得秀,风俗相顾无颜容。

我公裨补造化手,乞许暂息平奸骢。

西湖景好天子借,讼简朝夕临青铜。

忽窥庭民有旱色,辍寝废饭忘巾筇。

访求雩法得古本,若可舒卷阴阳功。

除坛规土锸未动,精意已与神耳通。

雷官风师不敢息,先时奔走鞭群龙。

稚苗霶霈饱哺乳,一夕换得千里丰。

老幼欢呼相公雨,喜气酝酿为和风。

一封朝缄万室意,慰减焦思宽九重。

选牲祀龙益倾倒,大宅不满犹忡忡。

朴愚幕吏解公意,期雨沾足环海中。

不以一郡喜为喜,喜忧天下公之公。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