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山堂

二年江南客,对面不见山。

负我爱山心,兀兀尘埃间。

一闻说山心便喜,欲插修翰遽飞起。

君家乃是山中居,永日青山同徙倚。

流泉涓涓薜萝暗,明月时时窥枕簟。

三伏清霜带雪来,不断烟云拥栏槛。

只恐居山兴易阑,万壑波涛翻等閒。

知有心期难得否,凭君借与画图看。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李之仪所作,名为《题山堂》。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山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山居生活的向往。

首句“二年江南客,对面不见山。”描绘了诗人作为江南的过客,长时间未能见到山景的遗憾。接着,“负我爱山心,兀兀尘埃间。”表达了诗人因身处尘世而无法满足对山的热爱的无奈。

转折点出现在“一闻说山心便喜,欲插修翰遽飞起。”诗人听说有关于山的消息时,内心喜悦,仿佛要拿起笔墨,即刻飞向山中。这反映了诗人对山的渴望和向往。

“君家乃是山中居,永日青山同徙倚。”诗人羡慕朋友住在山中,每日与青山相伴,享受宁静的生活。接下来的几句“流泉涓涓薜萝暗,明月时时窥枕簟。三伏清霜带雪来,不断烟云拥栏槛。”描绘了山中清幽的自然景象,如涓涓流水、暗绿的薜萝、明月窥视、三伏时节的清霜与雪、环绕着栏杆的烟云,展现了山中独特的静谧与美丽。

最后,“只恐居山兴易阑,万壑波涛翻等闲。”诗人担心自己难以长久保持对山的喜爱,害怕时间流逝会冲淡这份情感。然而,“知有心期难得否,凭君借与画图看。”诗人希望朋友能通过画图,传达他对山的喜爱之情,让这份情感得以延续。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山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山居生活的憧憬,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眷恋。

收录诗词(837)

李之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 字:端叔
  • 籍贯:沧州无棣(庆云县)
  • 生卒年:1038~1117

相关古诗词

送储子椿参假太学时泊舟金陵风亭

金陵二月春,江上连日雨。

暖风初报一番晴,绿浅红深纷无数。

与君已是隔年别,相逢又作临分语。

感君情重故可歌,送君心折不成舞。

五年相从如一日,物物讲评穷发缕。

爱君正如韝上鹰,畏君何翅文中虎。

未饭已知必下赵,凭轼会观终报楚。

逡巡照眼绿袍新,更约十分同一举。

形式: 古风

走笔赠报宁老

半山老人笔如椽,落笔直欲拿云烟。

东亭右军不复见,龙跳虎卧谁争先。

姑溪六月汗流水,邂逅清风顿如洗。

他时问法到山前,应许神光得吾髓。

形式: 古风

和郭功甫游采石

卒岁愔愔无地雪,三首新诗报明发。

使君近作采石游,胜践传闻惊久缺。

亢阳便有欲雪意,和气先期振岩穴。

想见旌旗锦绣张,如从元君朝北阙。

后携一老何奇哉,朱颜鹤发超尘埃。

噭呼江上来席上,迤逦万古随云开。

骑鲸仙人不敢避,玉镜台郎俄复回。

分明月下遇赏叹,将军新自天边来。

逡巡落笔轰春雷,落花乱点荒池台。

沈埋蓁莽见一旦,名高此地真当才。

从来不许说前辈,寄声鱼鸟休惊猜。

直疑乘槎叩月窟,又若登临望天台。

酒行已彻更须酌,醉倒宁辞无算杯。

卓然一段极则事,遣我击节因谁催。

形式: 古风

采石三题(其一)捉月亭

我昔扬帆下庐阜,落帆采石春欲暮。

江南江北只见山,欲识锦袍无问处。

夜深明月来青天,天水茫茫月连雾。

想见扁舟捉月时,江心见月如相遇。

醉魂不制月可捉,捉得便将天外去。

月在人亡天莫诘,彷佛风流谁与晤。

迩来水落洲渚出,隔岸潮回疑可步。

聒耳啁啾不得闻,对案腥臊难下箸。

多情禅客饶佳趣,粉饰馀光扶坠绪。

欲回古月换今人,到此翛然忘世虑。

从来喜诵骑鲸句,亦复买田相近住。

会当载酒十分圆,同指虚无问征路。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