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识(其二十五)

蔟蔟排弦声流美,因风独弄无宫徵。

闲庭引思道情中,五音不入行人耳。

仰望云霄听未足,何期到了不成曲。

秋蝉夜噪素琴鸣,边城角罢春水渌。

高悬韵响声来去,常深兴寐无相阻。

不类乐中得此名,圆月明时何自苦。

凄清激节繁空影,日夜如流后天永。

无穷之外更无穷,依傍群弦方始品。

形式: 古风

翻译

弦声簇簇如美妙旋律,随风独奏却无宫徵调。
在闲静庭院思绪飘荡,五音之美却难入行人心。
仰望星空仍觉不够听,何时能成完整一曲?
秋蝉夜鸣,素琴应和,边城号角过后春水碧绿。
高悬的音响回荡不息,常常引发深深的沉思,无碍入眠。
这音乐并非寻常乐曲,圆月明亮时为何独自受苦?
凄清的旋律激荡空灵,时光如流水,日复一日,永无止境。
在无尽的乐章之外,还需依托众多弦音才能品味。

注释

宫徵:古代五声音阶。
五音:中国古代音乐的五个基本音阶。
行人:过客。
云霄:天空。
不成曲:无法构成完整的曲子。
素琴:未经装饰的琴。
春水渌:春天的绿水。
韵响:和谐的音响。
兴寐:兴起或入睡。
圆月明时:明亮的月夜。
何自苦:为何独自受苦。
激节:激昂的节奏。
繁空影:繁多的空灵影子。
后天永:日复一日。
无穷之外:乐章之外。
群弦:众多的弦。
品:品味。

鉴赏

这首诗是赵炅的《缘识》其二十五,创作于宋代。从艺术风格和用词上来看,这是一首抒情的琴曲诗,通过描绘琴声和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深切感悟以及内心的情感流动。

“蔟蔟排弦声流美,因风独弄无宫徵。”开篇便以“蔟蔟”形容琴弦的整齐与美妙,同时通过“因风独弄无宫徵”表现出诗人在自然界中独自弹奏,感受着琴声与大自然的和谐共鸣。

“闲庭引思道情中,五音不入行人耳。”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一个静谧的庭院里,通过琴声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而这些情感却超越了常人的理解范畴,不为他人所懂。

“仰望云霄听未足,何期到了不成曲。”诗人仰望着云天,感觉到即使是大自然的美好,也无法完全满足他的艺术追求,更别说是将这些美好转化为完美的旋律。

“秋蝉夜噪素琴鸣,边城角罢春水渌。”这里借秋蝉和边城春水的景象,强调了时间流逝与自然界的变化,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永恒不变之美的追求。

“高悬韵响声来去,常深兴寐无相阻。”通过“高悬韵响”和“声来去”,诗人传递出琴声的悠扬与穿越时空的能力,同时也表达了艺术创作中超越世俗束缚的自由。

“不类乐中得此名,圆月明时何自苦。”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自己的音乐才华持有不同于常人的评价,以及在追求完美艺术形态时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凄清激节繁空影,日夜如流后天永。”诗人以“凄清”、“激节”等词汇描绘出琴声中的情感变化,同时通过“日夜如流”表达了时间的无常和艺术追求的长久性。

“无穷之外更无穷,依傍群弦方始品。”最后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对音乐世界的深刻理解,他认为在无尽的艺术探索中,每一个音符都蕴含着新的可能和无限的美好。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赵炅对于琴乐的深厚情感,更表现出了他对于自然、时间、音乐与内心世界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520)

赵炅(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缘识(其四十八)

上元时节皆相慕,皇都城里万家灯。

笙歌有处共誇称,架肩叠足几许层。

轻尘雾敛月明中,车骑云軿五夜风。

意气尽随年少得,九衢填咽乐声同。

形式: 古风

缘识(其四十六)

人心乐乐聚神州,秀丽烟霞胜十洲。

细柳高来齐拂岸,飞凫时下傍轻舟。

风摇碧浪藏鱼窟,园里朱樱满树头。

歌唱新声双揭调,花前别是一般流。

揎衫整羽揩金镞,圆月开弓射白鸥。

云与山连恒为白,春生夏长莫知秋。

三天得路迷仙府,百辟盈衢从冕旒。

务本含灵皆自化,和平盛世纵遨游。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缘识(其三)

玄微达造化,得一不言三。

利益众生愿,情迷谩口谈。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覃]韵

缘识(其九十三)

慕道焚修万法通,一心清淡奉真宗。

方知异境人难见,见即虚无事不空。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