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惜别》由明代诗人陆铨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之痛与思念之情。
首句“渡头微霭暗斜阳”,以黄昏时分渡口的景象开篇,微薄的雾气与逐渐黯淡的夕阳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接着,“江上离愁夜未央”一句,直接点明了离愁的主题,将离别的忧伤延伸至夜晚,暗示离别后的孤独与无尽的思念。
“一别动经千里阔,百年消得几回忙”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强调了离别的距离之远和时间之久,同时也表达了对相聚时光的珍惜与对离别频繁的无奈。这种对比,使得情感更加深沉,让人感受到时间与空间的无情与人的无力。
“相思华发俱同辈,何处青山似故乡”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相思之情伴随岁月流逝,两鬓斑白,年岁相仿的人们共同承受着离别的痛苦。而“何处青山似故乡”一句,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即使身处异乡,心中仍有一片属于自己的青山绿水,象征着对家的依恋与向往。
最后,“此夜只闻芦荻满,萧萧风雨助更长”以自然界的景象收尾,芦苇在风中摇曳,风雨交加,不仅渲染了夜晚的凄凉,也象征着离别后内心的孤寂与煎熬。这一句与开头的“渡头微霭暗斜阳”遥相呼应,形成了一种循环往复的情感体验,使得整首诗的情感表达更为完整和深刻。
综上所述,《惜别》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入挖掘,展现了诗人对于离别之痛与思念之情的独特感悟,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