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

楚人重菉葹,椒兰为荆杞。

宋人宝燕石,安知球琳美。

真伪讵难分,奈何徒贵耳。

触热趋炎嵞,浮名取青紫。

岂不羡时荣,愿言敦素履。

黾勉以为期,毋为识者鄙。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鉴赏

这首诗以鲜明的对比手法,揭示了社会上人们对于真假、美丑的不同认知与追求。首句“楚人重菉葹,椒兰为荆杞”通过楚地人民重视菉葹(一种草本植物)而忽视椒兰(香料)的例子,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价值判断上的偏颇。菉葹虽常见且实用,但因其普通而不被珍视;相反,椒兰虽稀少珍贵,却因其香气独特而备受推崇。这种现象反映了社会中对于事物价值判断的主观性和局限性。

接着,“宋人宝燕石,安知球琳美”进一步深化这一主题。燕石是古代的一种宝石,但在未被发现其真正价值之前,人们并不知晓它与球琳(珍贵的玉石)相比的美丽。这不仅强调了知识与见识的重要性,也暗示了社会上对未知事物的无知和偏见。

“真伪讵难分,奈何徒贵耳”指出区分真伪并非易事,但人们往往仅凭耳闻或表面现象就轻易评判,忽略了深入理解和全面考察的重要性。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无论是对待个人品德、艺术作品还是科学理论,都可能因缺乏深入了解而产生误解。

“触热趋炎嵞,浮名取青紫”描绘了人们为了追求虚名和地位,不惜投身于名利场中的场景。这里的“青紫”通常指官服的颜色,象征着权力和地位。这种行为虽然表面上光鲜亮丽,但实际上却可能背离了内心的道德准则和真实追求。

“岂不羡时荣,愿言敦素履”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追求一时荣耀而非内心真正追求的人的反思。他既羡慕他们当下的成功,又希望他们能坚守内心的纯洁和朴实的生活方式,避免陷入名利的漩涡。

最后,“黾勉以为期,毋为识者鄙”则是诗人对自己或希望他人在面对诱惑和选择时,能够坚持自我,不被外界的评价所左右,努力成为真正的自己,避免被识者(即有见识的人)所鄙视。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对比,深刻探讨了社会价值观、个人追求与道德修养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如何保持自我、追求真理的主题。

收录诗词(5)

董思凝(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听周紫海先生话海外三山之胜

尘世难向蓬莱游,空怀三山缥缈之银楼。

年光弹指如飞电,安能一室兀坐生烦忧。

懒云先生负奇气,青瞳绿发仙人俦。

与余素心授宝诀,人间何处无丹丘。

更言曾厕仙人里,天风飒飒云雾起。

左携东王公,右携赤松子。

仙山迢迢高入云,方壶员峤气氤氲。

侧身俯视小天地,鸾嘻凤噭空中闻。

忽然驾岱舆,羽盖斑麟车。

琪花杂瑶草,六甲备行厨。

于是振衣长啸,蹑足云巅。沧海一掬,万山如拳。

白鹤翔兮凌厉,神龙下兮蟠旋。

双童醉舞兮婉转,素女含笑兮翩跹。

螺书薤篆人不识,赤文绿字谁与传?

我不知方丈之峰几万里,扶桑之木几万年?

白眼悠悠诚下士,欲往从之道如咫。

古来慧业多能仙,何必丹砂与玉髓。

秦皇汉武非仙才,鞭山驱石何为尔?

诗成笑傲俯人寰,天惊石破开心颜。

朱草纷披谁处所,白云苍莽何时还?

形式: 古风

秋日坐秦淮水榭闻故老谈金陵遗事

木落江南秋暮天,开元诉罢转茫然。

荆榛曾记从龙日,鼙鼓还传失鹿年。

夜月照残楼十二,金风吹冷殿三千。

凭谁坐说长江险,《玉树》歌终亦可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江行杂诗三首(其二)

鹭鸶村下路,停策吊沉沦。

大义存《晞发》,高风缅补唇。

明时甘浪迹,乱世得全身。

搔首严陵濑,南阳有故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江行杂诗三首(其三)

城迥浮云外,舟移乱石间。

波光能夺月,滩势欲驱山。

过险心犹悸,思乡鬓欲斑。

君看松顶鹤,云暝亦知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