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病自春晚始剧至六月四日竟不复生感触所缘记以哀响都得二十三章焚之榇前以代诔哭(其十三)

痛汝无父母,但有弱弟亲。

掩泪趋屋隅,恐汝闻酸呻。

支床苦呼吸,明知鬼趣隣。

欲询未了言,又恐遭疑嗔。

便得头白偕,亦抵一睫尘。

翁姑老奈何,幼子汝所珍。

惨然入鬓眉,黛断胡能颦?

冰手握我怀,促喘词略陈。

但言毋相忘,生死君之身。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燮为悼念亡妻而作,情感深沉,充满对亡妻的怀念与哀思。诗中描绘了妻子患病从春末开始加剧直至六月四日去世的过程,以及诗人面对妻子离世时内心的痛苦与不舍。

开篇“痛汝无父母,但有弱弟亲”,表达了对妻子失去双亲的同情,同时强调了她仅有的亲人是年幼的弟弟。接着“掩泪趋屋隅,恐汝闻酸呻”,诗人为了不让妻子听到自己的哭泣声,选择在角落里悄悄落泪,体现了他对妻子的细心与关爱。

“支床苦呼吸,明知鬼趣隣”一句,描述了妻子病重时的痛苦挣扎,以及诗人对死亡临近的恐惧和无奈。“欲询未了言,又恐遭疑嗔”,表达了诗人想要询问妻子未尽的话语,却又担心引起她的不满或疑虑的心情。

“便得头白偕,亦抵一睫尘”,诗人想象如果能够与妻子白头偕老,即使最终化为尘埃也无憾。接下来“翁姑老奈何,幼子汝所珍”,表达了对年迈公婆的担忧,以及对年幼儿子需要妻子照顾的感慨。

“惨然入鬓眉,黛断胡能颦?”诗人通过描绘妻子因病容憔悴,眉毛似乎断裂,无法再蹙眉头的情景,进一步展现了对妻子外貌变化的哀伤。

“冰手握我怀,促喘词略陈”,妻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紧紧握住诗人的手,用微弱的声音表达着最后的嘱托和告别。

“但言毋相忘,生死君之身”,妻子在临终前,希望丈夫能够记住她,无论生死,她都将永远陪伴在丈夫身边。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妻子病逝过程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妻子形象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亡妻深深的爱与不舍,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脆弱、生死无常的感慨。

收录诗词(3925)

姚燮(清)

成就

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经历

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

  • 字:梅伯
  • 号:复庄
  •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妇病自春晚始剧至六月四日竟不复生感触所缘记以哀响都得二十三章焚之榇前以代诔哭(其十四)

有弟妇未娶,汝死谁奉亲?

况益亲力劳,遗之襁褓孙。

两孙各待哺,我又多出门。

汝死长不言,罪谁原我身。

为言妾死后,朗须续佳婚。

愿其能奉亲,弗辞多苦辛。

愿其抚妾子,相爱毋相嗔。

但得新人新,弗忘陈人陈。

陈人不如新,弗忘是郎恩。

妾在冥冥中,看郎双悦欢。

妾多故物留,留与新人存。

形式: 古风

妇病自春晚始剧至六月四日竟不复生感触所缘记以哀响都得二十三章焚之榇前以代诔哭(其十五)

妾生身依郎,妾死魂谁依?

暗草渟星光,泉台路多迷。

白日照不及,趾软愁烂泥。

郎目望不及,渺知妾何归?

妾归亦有自,往与爷娘栖。

妾死有爷娘,郎生终妾违。

妾魂倘能来,就郎匿郎衣。

终恐郎不知,夕与郎梦期。

魂来梦或见,梦醒魂终离。

形式: 古风

妇病自春晚始剧至六月四日竟不复生感触所缘记以哀响都得二十三章焚之榇前以代诔哭(其十六)

决绝复决绝,舌结无能辞。

我手揽汝腕,汝手搴我衣。

仰面视翁姑,低面视两儿。

有泪但盈眦,流短不到颐。

咄嗟斯何时,而我斯何为?

有汤沸我心,有雪沃我肌。

雪已冰汝心,汤不沃汝肌。

决绝复决绝,在目昏拉摧。

在灯无炷光,在炉无爇灰。

在室恸哭声,不知谁悲谁。

白日沈海西,既逝何从追?

形式: 古风

妇病自春晚始剧至六月四日竟不复生感触所缘记以哀响都得二十三章焚之榇前以代诔哭(其十七)

日逝不再升,月缺不再员。

谁知我有心,先汝沈黄泉。

以吾心所沈,引汝魂来前。

一言我告汝,汝且弗涕涟。

结缘同今生,汝苦谁恤怜?

愿汝苦早离,送汝游佛天。

今生已苦汝,弗结求生缘。

白云同青山,各自悲流川。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