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馆望九子山

苍翠岧峣上碧天,九峰遥落县门前。

毫芒映日千重树,涓滴垂空万丈泉。

武帝南游曾驻跸,始皇东幸亦祈年。

云祠绝迹终难访,唯有猿声到客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青翠的山峰直插蓝天,九座山峰远远落在县衙前。
阳光照耀下,千重树木闪烁微光,万丈瀑布从空中垂挂。
汉武帝南巡时曾在此停留,秦始皇也曾向东来祈求丰年。
那里的云神庙早已踪迹全无,只能听到猿猴的叫声传到访客耳畔。

注释

岧峣:形容山峰高耸入云。
县门:古代行政区划的入口。
毫芒:细微的光芒。
驻跸:帝王出行时临时停留。
祈年:祈求丰收或好年景。
云祠:供奉云神的庙宇。
客边:指来访者或旅人所在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与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慨。

"苍翠岧峣上碧天,九峰遥落县门前。" 这两句以宏伟的气势开篇,岧峣(山峰连绵如剑)上的苍翠色彩映照着晴朗的蓝天,九个山峰在远处缓缓下降,如同屏障一般守卫着县城的大门。这里展示了自然景观的雄伟与静谧。

"毫芒映日千重树,涓滴垂空万丈泉。" 接下来,诗人笔触细腻地描绘了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树林,形成斑驳陆离的光影,以及清泉如丝般轻柔而下,宛若天然之景。这两句通过对日光与水声的描写,增添了一种生动感和自然美。

"武帝南游曾驻跸,始皇东幸亦祈年。" 这两句诗人提及了历史上的两个重要人物——汉武帝和秦始皇,他们曾在这片土地上留下足迹,并进行过祈祷求福的活动。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历史深度,也表达了对过往繁华与现今遗迹的反思。

"云祠绝迹终难访,唯有猿声到客边。" 最后两句则描绘了一种沧桑变迁之感。在云雾缭绕的山中,那些古老的祭祀之地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了远处传来的猿啼声响,伴随着行人。这一景象既表现了自然界的永恒,也寓意了历史的流逝和人类活动的短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观与历史事件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与历史沉思的深刻情感。

收录诗词(11)

窦叔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约公元七六九年前后在世)字遗直。(旧唐书作扶风平陵人。此从新唐书) 学识:文学家。家庭出身:官宦之家,同昌司马窦亶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唐代宗大历四年前后在世。以工诗称。大历初,登进士第。少与常衮同灯火,及衮为相,引擢左拾遗,内供奉。及坐贬,亦出为溧水令。卒,赠工部尚书。五子群、常、牟、庠、巩,皆工词章,有《联珠集》行于时。叔向工五言,名冠时辈。集七卷,今存诗九首。《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代表作品:《贞懿皇后挽歌》、《夏夜宿表兄话旧》等

  • 籍贯:京兆金城

相关古诗词

春日早朝应制

紫殿俯千官,春松应合欢。

御炉香焰暖,驰道玉声寒。

乳燕翻珠缀,祥乌集露盘。

宫花一万树,不敢举头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秋砧送邑大夫

断续长门下,清泠逆旅秋。

征夫应待信,寒女不胜愁。

带月飞城上,因风散陌头。

离居偏入听,况复送归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夏夜宿表兄话旧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远书珍重何曾达,旧事凄凉不可听。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

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酬李袁州嘉祐

少年轻会复轻离,老大开心总是悲。

强说前程聊自慰,未知携手定何时。

公才屈指登黄阁,匪服胡颜上赤墀。

想到长安诵佳句,满朝谁不念琼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