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皇甫湜赴举

马蹄声特特,去入天子国。

借问去是谁,秀才皇甫湜。

吞吐一腹文,八音兼五色。

主文有崔李,郁郁为朝德。

青铜镜必明,朱丝绳必直。

称意太平年,愿子长相忆。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翻译

马蹄声响亮独特,前往天子的都城。
请问骑马而去的是谁?是才子皇甫湜。
满腹经纶,文章丰富多彩,如同音乐的八音与色彩的五色相融。
主管文事的有崔李二人,他们才华横溢,德高望重于朝廷。
青铜镜必定明亮,朱红色的琴弦必定笔直。
在这和平安宁的年代里,希望你能常常记起我。

注释

马蹄声:指马行走时蹄铁敲击地面的声音。
特特:形容马蹄声清晰有力。
去:离开,这里指骑马而去。
天子国:指皇帝统治的都城。
借问:请问。
秀才:古代对才识优秀的读书人的称呼,这里是皇甫湜的身份。
皇甫湜:人名,唐代著名文学家。
吞吐:比喻才思涌动,此处形容文思泉涌。
一腹文:满腹文章,形容学识丰富。
八音:古代音乐的八种音调,这里比喻文章的多样性。
五色:指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比喻文章的丰富多彩。
主文:主管文事的官员。
崔李:指当时的两位重要文臣,具体人名不详,可能泛指有才华的官员。
郁郁:形容文采斐然,名声显赫。
朝德:朝廷中的贤德之人。
青铜镜:古代用青铜制成的镜子,常用来比喻事物的清晰明了。
朱丝绳:红色的丝绳,常用于乐器,这里比喻正直的标准。
称意:符合心意,满意。
太平年:和平而安宁的年代。
愿子:希望你。
长相忆:常常记得。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马异的作品,名为《送皇甫湜赴举》。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别离诗,作者通过对出行者皇甫湜的赞美和鼓励,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期望。

"马蹄声特特,去入天子国。借问去是谁,秀才皇甫湜。" 这开头四句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场景:马蹄的声音清晰而有力,表示着出行者的离别;"去入天子国"象征着前往朝廷参加科举考试的道路,而借问其人是谁,则是对皇甫湜学识和才华的一种肯定。

"吞吐一腹文,八音兼五色。主文有崔李,郁郁为朝德。" 这几句则从文学角度赞美皇甫湜。他能够将所学之文诵读于心,不仅声音和谐(八音),而且内容丰富多彩(五色)。"主文有崔李"指的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崔颢、李白,皇甫湜的文学成就已经达到了他们的水平,而这一点又为朝廷带来了荣誉。

"青铜镜必明,朱丝绳必直。称意太平年,愿子长相忆。" 最后几句则是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如同清澈的青铜镜和笔直的朱丝绳一样,希望皇甫湜在考场上能够表现出色;"称意太平年"表达了作者对太平盛世的向往,而"愿子长相忆"则是朋友之间情谊深厚的体现。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皇甫湜才华的赞美和对友人未来祝福的表达,展现出古代士人对于科举成功、个人发展以及国家繁荣所持有的共同期望。同时,也透露出作者与被赴考者之间深厚的情谊和不舍的别情。

收录诗词(4)

马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暮春醉中寄李干秀才

欢异且交亲,酒生开瓮春。

不须愁犯卯,且乞醉过申。

折草为筹箸,铺花作锦裀。

娇莺解言语,留客也殷勤。

形式: 五言律诗

夜宴安乐公主宅

凤楼䆗窱凌三袭,翠幌玲珑瞰九衢。

复道中宵留宴衎,弥令上客想踟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饯唐永昌

闻君出宰洛阳隅,宾友称觞饯路衢。

别后相思在何处?祗应关下望仙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兴庆池侍宴应制

积水逶迤绕直城,含虚皎镜有馀清。

图云曲榭连缇幕,映日中塘间綵旌。

赏洽犹闻箫管沸,欢留更睹木兰轻。

无劳海上寻仙客,即此蓬莱在帝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