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采桑子》是叶恭绰先生在清末近现代初所作,以“八月十日题自画兰”为题,描绘了一幅幽静而哀婉的画面。
开篇“湘皋遗佩空萧瑟”,湘皋,湘水之滨,常用来比喻女子或女性之美。遗佩,遗落的玉佩,这里借指女子的美丽与哀愁。空萧瑟,空荡而凄凉,暗示了女子的孤独与哀伤。这一句通过湘水边遗落的玉佩,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哀愁的氛围。
接着“倩影疑仙”,倩影,美丽的身影;疑仙,似是仙人。这句话将女子的身影比作仙人,既赞美了她的美丽,也暗示了她超凡脱俗的气质。
“知为谁妍”,妍,美。这句话问世间谁能够欣赏到她的美丽,流露出一种被忽视和寂寞的情感。
“满纸秋痕尚眼前”,满纸,满篇;秋痕,秋天的痕迹,这里指女子的哀愁如同秋天的落叶,铺满了整个画面。尚眼前,依然在眼前,强调了这种哀愁的持久与深刻。
“枯香剩取残荷伴,泣露啼烟”,枯香,凋零的香气;残荷,残败的荷花;泣露,露珠的哭泣;啼烟,烟雾的哀鸣。这句话通过描述残荷与哭泣的露珠、哀鸣的烟雾,进一步渲染了女子内心的哀愁与孤独,同时也象征着生命的衰败与消逝。
“此恨绵绵”,此恨,这种哀愁;绵绵,连绵不绝。这句话直接点明了女子内心的哀愁如同丝线般绵长,无法割舍。
“冷月惊看皕五圆”,皕五圆,十五个月亮,古人常用月亮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冷月,寒冷的月光;惊看,惊讶地观看。这句话通过十五个月亮的景象,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女子内心的惊异与感慨。
整首词以画兰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女子的哀愁、孤独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怀念,情感深沉而富有哲思,体现了叶恭绰先生深厚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