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一一一)

邬那青青处,山高云半垂。

面面栽荆棘,游人到者稀。

寥寥五十载,昨是今何非。

太湖三万六千顷,月在波心说向谁。

形式: 偈颂

翻译

在那翠绿的邬那地方,高山耸立云雾半遮掩。
四周都是荆棘丛生,来访的游人寥寥无几。
五十多年过去了,昨天与今天有何不同。
太湖广阔三万六千顷,明月照在湖心向谁诉说。

注释

邬那:地名,可能指某个具体的青山绿水之地。
山高:形容山峰高峻。
云半垂:云雾缭绕,仿佛挂在半空中。
栽荆棘:种植荆棘,形容环境荒凉或防护严密。
游人到者稀:很少有游客到达这里。
寥寥:稀少,形容数量极少。
五十载:五十年的时间。
太湖: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三万六千顷:极言湖面广大。
波心:湖水中央。
说向谁:向谁倾诉,表达孤独或无人理解的情感。

鉴赏

这首宋朝时期的佛门偈颂,以自然景象为背景,寓含深沉的人生哲理。"邬那青青处,山高云半垂"描绘了一幅山峦叠嶂、白云缭绕的清新画面,邬那可能是山中的某个特定地点,显得宁静而幽深。接下来的"面面栽荆棘,游人到者稀"则暗示了道路艰辛,鲜有人迹,象征着修行或寻求真理的艰难。

"寥寥五十载,昨是今何非"表达了时光流转之快,以及对过去与现在的反思,五十载转瞬即逝,世事变迁,让人感慨万分。最后两句"太湖三万六千顷,月在波心说向谁"以浩渺的太湖和明亮的月光作结,寓意深远,月光照耀在湖心,无人倾听,仿佛在问世间谁能理解这份寂寥与智慧的领悟。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和时间的流转,寓言般地传达出人生的短暂、世事无常以及寻求真理的孤独感,体现了禅宗的空灵与寂寥之美。

收录诗词(182)

释普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六十三)

虎岩岩下虎,咬人齿不露。

踞地坐眈眈,南北无行路。

翻身一掷更无踪,虚空拍掌须弥舞。

万象森罗,一时痛苦。石人木人泪如雨。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四十九)

楼阁门开,了无回互。既是家里人,便请直入。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三)

有主有宾,无疏无亲。直饶七佛到来。

各与三十拄杖,少喜多嗔。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六十七)

布袋头一结,百城消息绝。

蜡人冰不冰,万里一条铁。珊瑚枝枝撑著月。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