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简编香外雨瓢翻,翰墨场中春日暄。
文到工时疑有助,道逢极处本无言。
当年谁可辈任昉,后世人方怪屈原。
勿谓词章真小技,精粗徼妙岂殊根。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罗与之所作,题为《文到》。诗中通过描绘写作过程中的情景,表达了对文学创作的深刻理解。首句“简编香外雨瓢翻”,形象地刻画了作者在书香四溢的环境中挥毫泼墨,仿佛连雨滴都融入了创作的氛围。接下来,“翰墨场中春日暄”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温暖和创作的热情。
诗人认为,当文章达到精巧之时,似乎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辅助,而大道至理往往无需多言,意在言外。“文到工时疑有助,道逢极处本无言”这两句揭示了创作的微妙之处:越是技艺精湛,越能感受到内在的引导,无需过多的言辞来表达。
诗人以任昉和屈原为例,暗示自己对于文学传统的敬仰和对创新精神的追求:“当年谁可辈任昉,后世人方怪屈原”。他提醒读者,即使是看似微不足道的诗词技艺,也有其深厚底蕴和无穷奥妙。
最后两句“勿谓词章真小技,精粗徼妙岂殊根”强调,不应轻视文学创作,无论是精细之处还是宏大之理,其根本都是相通的,都需要精心雕琢和深入领悟。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含了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对技艺精益求精的追求,以及对传统与创新关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文学见解。
不详
遑遑偶偶亦堪悲,桀死尧生毕竟齐。
空羡驼峰烹翠釜,漫思鲈脍拌金齑。
荣华代谢看荆棘,今古推迁望涧溪。
造化密移于此悟,长歌拾穗任天倪。
弭棹黄芦外,江云绕柂牙。
寒深身轸粟,风急浪生花。
日暮人收市,年穷客念家。
倚篷无可奈,忍见后归鸦。
吴王岘畔泛川流,赤壁矶头半日游。
胜地空馀豪杰迹,扁舟不载古今愁。
极知风景终无异,莫念天时逝不留。
伤事伤怀长太息,静看江面没浮沤。
贵客宁知拂徵琴,郢人漫倚引商音。
那堪岁月化双鬓,空有悲欢寄寸心。
囊底有方餐白玉,床头无术致黄金。
抗尘走俗曾何补,却羡鹪鹩托一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