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仲宾笔底招君子,廷玉胸中敬正人。
更著紫阳虚叟句,两公烱烱见精神。
这是一首书法家对同行的赞美之作。诗人以精湛的笔触描绘出李仲宾墨竹的艺术风貌,同时也表达了对孙廷玉藏画的敬仰之情。
"仲宾笔底招君子",这里的“笔底”指的是书法家的笔墨,用“招君子”来形容李仲宾的书法,是在强调其不仅技艺高超,而且具有君子的品格和风范。这样的书法,不只是技巧上的展示,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传递。
"廷玉胸中敬正人",孙廷玉作为藏画之人,他对待这些艺术作品的态度是非常庄重和尊敬的,用“胸中敬”来形容他内心的敬畏之情。这里的“正人”,不仅指的是品行端正的人,也暗示了孙廷玉对艺术的正确理解和评价。
"更著紫阳虚叟句",诗人继续赞美李仲宾书法,更进一步将其与古代书法名家相提并论。这里的“紫阳”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理位置或是书画家的别号,而“虚叟”则是一种对高僧或道士的尊称,用来比喻李仲宾在书法上的高妙境界。
"两公烱烱见精神",“两公”指的是李仲宾和孙廷玉两人,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内展现出了最高级别的艺术精神。用“烱烱”来形容,既表达了他们技艺上的精湛,也传递了一种热忱和执着。
整首诗通过对李仲宾墨竹书法与孙廷玉藏画态度的描绘,以及将其与古代高僧道士相提并论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于这两位艺术家的崇敬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观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不详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文言当日演韦编,夕惕爻观变兑乾。
进德立诚说方法,定曾参到杏坛前。
尧付诸冯药一丸,养心谁续执中丹。
三千年后人能服,圣处工夫似不难。
大虚空重片光悬,何异初开混沌天。
能办辛勤磨玉斧,不愁缺月不团圆。
善书善画古来希,前辈风流日渐微。
开卷令人忆羲献,米元章更米元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