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下放言五首(其四)博山台

石蕴玙璠,山得其来之泽。

木无牺象,天开不材之祥。

屹金炉之突兀,其山海之来翔。

然以明哲之火,熏以忠信之香。

俯仰一时,非智所及。付与万世,其存者长。

形式: 古风

翻译

宝石深藏于石中,山脉承蒙恩泽滋养。
树木无需雕琢,自然显现天赋予的才德。
金色的香炉高耸,仿佛海浪般涌动的山峦飞翔。
然而,用智慧之火点燃,又以忠诚诚信的香料熏陶。
短暂的世间,非智慧所能掌控;流传万世,唯有真实永存。

注释

石蕴玙璠:宝石深藏于石中。
泽:恩泽。
不材之祥:自然的才德。
屹金炉:金色香炉。
突兀:高耸。
山海之来翔:像海浪般的山峦飞翔。
明哲之火:智慧之火。
忠信之香:忠诚诚信的香料。
俯仰一时:短暂的世间。
非智所及:非智慧所能掌控。
付与万世:流传万世。
存者长:唯有真实永存。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岩下放言五首(其四)博山台》,通过对博山台的描绘,寄寓了深沉的人生哲理。诗中将博山台比喻为宝石(玙璠)藏于山石之中,象征着天地赋予的珍贵品质;又以木无牺牲之象,暗示自然的无私和宏大。金炉的突兀形象,象征着博山台的峻峭和威严,如同海浪般的山势带来祥瑞。

诗人运用“明哲之火”和“忠信之香”,寓意智慧和道德的力量,强调了人应当具备明智和忠诚的品格。他感慨时间短暂,人的智慧有限,但若能将这些美德传诸万世,则其价值将永存。整首诗寓言性强,语言凝练,富有哲理,体现了黄庭坚诗歌的独特风格。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庚申宿观音院

谷底一墟落,地形如盎盆。

榱题相照耀,其民颇家温。

土风甚于秦,不可借釜甗。

僧屋无陶瓦,剪茅苍竹樊。

借问僧安在,乞饭走诸门。

人鬨鸟乌语,簟凉风水文。

旁有蜂蜜庐,颇闻衙集喧。

将雨蚁争丘,鏖兵复追奔。

红英委凤翼,赤帻峨鸡冠。

汲烹寒泉窟,伐竹古松根。

相戒莫浪出,月黑虎夔藩。

形式: 古风

庚寅乙未犹泊大雷口

广原嘷终风,发怒土囊口。

万艘萍无根,乃知积水厚。

龙鳞火荧荧,鞭笞雷霆走。

公私连樯休,森如束春韭。

倚筇蒹葭湾,垂杨欲生肘。

雄文酬江山,惜无韩与柳。

五言呻吟内,惭愧陶谢手。

送菜烦邻船,买鱼熟溪友。

儿童报晦冥,正昼见箕斗。

吾方废书眠,鼻鼾鞲囊吼。

犹防盗窥家,严鼓申夜守。

冶城谢公墩,牛渚荡子妇。

何时快登临,篙师分牛酒。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庞道者绣观音赞

八万四千唯两臂,三十二应无来往。

悲观一切造诸业,慈观诸业炽然住。

清净观时无本根,幻影重重蒙古佛。

有能出世自观音,即受老翁无畏施。

形式:

弥陀赞

弥陀愿满众生界,众生界是本来心。

良由自心取自心,往来西方极乐国。

暂时敛念门户开,处处文殊入普贤。

亲见本身无量寿,情与无情成正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