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学士秋怀(其十五)

漫漫长山去不分,欲于何处望阊门。

寄声莲社还相忆,几日归鸿下故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翻译

在漫长的山路上行走,不知要到哪里才能望见阊门。
我向莲社的朋友传达心声,询问是否还记得我,何时归鸿能将我的思念带回故乡。

注释

漫漫长山:形容路途遥远。
去不分:前行无定。
阊门:古代苏州城的西门,象征着家乡或远方。
寄声:传话,表达。
莲社:佛教社团,这里指志同道合的朋友。
相忆:彼此怀念。
归鸿:归雁,常用来象征游子思乡之情。
故园:故乡。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李弥逊所作,名为《和学士秋怀》。在这短暂的四句中,诗人通过对远方长山、阊门以及莲社的情感寄托,表达了自己对于归乡的渴望与怀念。

首句“漫漫长山去不分”,描绘了一种无尽的旅途景象,长山似乎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延伸,它既可以理解为现实中的地理障碍,也可以看作是诗人内心渴望归乡之路上的抽象表现。

第二句“欲于何处望阊门”,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阊门在这里不仅是一个具体的地名,更是诗人情感寄托的地方,代表着故土与温暖的家庭环境。

第三句“寄声莲社还相忆”,通过“寄声”一词,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深。莲社可能是诗人与朋友共同聚会的地方,因此这里寄托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朋友的情谊。

最后一句“几日归鸿下故园”,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归乡的迫切心情。“几日”二字,透露出诗人急切盼望早日回家的心态,而“鸿”字常用来形容远方来的书信或是旅人的归途,这里也增添了一种渴望与期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亲情、友谊的情感寄托,展现了诗人深沉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对于家乡的无限思念。

收录诗词(779)

李弥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号:筠西翁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085~1153

相关古诗词

和学士秋怀(其十四)

官居城郭枕山根,嬉语儿童亦带村。

老子痴顽甘避俗,欲从社叟学方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和学士秋怀(其十三)

执手群歌田舍儿,年丰米价不嫌低。

饱舂白雪已归市,晚割黄云犹枕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和学士秋怀(其十二)

信手翻书老更便,卷书觅酒便颓然。

一生百斛无馀事,只有残编未忍捐。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和学士秋怀(其十一)

饱饭茶瓯到手空,缓寻芳事夕阳风。

旋移丝竹深藏笋,漫长秋风远避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