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萼红五首(其四)桃花夫人庙

楚江边。旧苔痕玉座,灵迹自何年?

香冷虚坛,尘生宝靥,千秋难释烦冤。

指芳丛、飘残清泪,为一生、颜色误蝉娟。

恩怨前期,兴亡闲梦,回首凄然。似此伤心能几?

叹诗人一例,轻薄流传。

雨飒云昏,无言有恨,凭栏罢鼓神弦。

更休题、章台何处,伴湘波、花木暗啼鹃。

惆怅明珠翠羽,断础荒烟。

形式: 词牌: 一萼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桃花夫人庙的凄美景象,充满了历史的沧桑与哀愁。诗人以楚江边的桃花夫人庙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庙宇中苔痕斑驳、香冷尘生的景象,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和不为人知的秘密。

“旧苔痕玉座,灵迹自何年?”开篇即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又遥远的氛围,玉座上的苔痕见证了时间的流逝,庙宇中的灵迹却无人知晓其来历,引人遐想。

“香冷虚坛,尘生宝靥,千秋难释烦冤。”香炉已冷,坛场空寂,宝靥(可能指的是庙宇中的装饰或雕像)上积满了灰尘,这不仅是自然界的变迁,也暗示着庙宇中曾经的繁华与纷争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散,留下的是难以释怀的冤屈与遗憾。

“指芳丛、飘残清泪,为一生、颜色误蝉娟。”诗人借指芳丛中的花朵,比喻庙宇中曾经的美好与辉煌,但最终却因种种原因而凋零,如同女子一生的美丽被误入俗世所玷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之情。

“恩怨前期,兴亡闲梦,回首凄然。”恩怨交织,兴衰交替,庙宇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变迁,但这一切都只能在梦中回忆,现实却是凄凉的。这一句将个人情感与历史命运紧密相连,体现了对过往的深深怀念与无奈。

“似此伤心能几?叹诗人一例,轻薄流传。”诗人感叹,这样的悲伤与痛苦能持续多久呢?历史上的许多故事往往被后人轻率地传颂,而忽视了其中的真实与沉重。这一句既是对历史现象的反思,也是对人性弱点的批判。

“雨飒云昏,无言有恨,凭栏罢鼓神弦。”风雨交加,乌云密布,庙宇前的景象显得更加凄凉,人们虽有满腹的怨恨,却只能默默无语,只能在栏杆旁静默,不再击鼓弹弦,表达内心的悲痛与无力。

“更休题、章台何处,伴湘波、花木暗啼鹃。”诗人劝告,不要再提那些早已消失的往事,让湘江的波浪、花木的啼鸣陪伴着自己的思绪,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忆之中。

“惆怅明珠翠羽,断础荒烟。”最后,诗人以明珠与翠羽的失落,断壁残垣的荒凉,以及弥漫的烟雾,形象地描绘出庙宇的破败与荒凉,以及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限惆怅与哀思。

整首诗通过对桃花夫人庙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哀愁,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与对历史现象的深刻思考。语言凝练,情感深沉,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223)

史承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台城路四首(其二)

槐花忽送潇潇雨,轻装又来长道。

水咽青溪,苔荒露井,故国最伤怀抱。登临倦了。

只一点愁心,尚留芳草。

斗酒新丰,而今惭愧说年少。

何应重过小驻,看红阑碧浪,眉影如扫。

潘鬓经秋,沈腰非故,应笑吟情渐杳。柔丝细袅。

是几度西风,几番残照。司马金城,剧怜憔悴早。

形式: 词牌: 齐天乐

玉楼春二首(其一)

年来不觉欢情减,太息韶华真荏苒。

凄迷只似雨余花,凉冷略如秋后簟。

酒醒多分愁依黯,那得芳尊时潋滟。

萧萧瑟瑟到三更,蟋蟀声中灯一点。

形式: 词牌: 玉楼春

谒金门

凉满院。雨后碧云齐卷。莲叶东西飞月浅。

红妆窥半面。香气因人近远。随意曲栏凭遍。

团扇先秋生薄怨。小池风不断。

形式: 词牌: 谒金门

鹊踏枝

乳燕初飞春已去,罗幕低垂,消尽沉烟缕。

千蝶帐深萦梦苦,倦拈红豆调鹦鹉。

凝望碧云将薄暮,记否西窗,一夕消魂语。

夜合花时芳讯阻,有情明月无情雨。

形式: 词牌: 蝶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