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殷岳的《读史(其二)》以父子关系和历史事件为切入点,寓言深刻。诗中通过“人言父子亲,安知不为虎”的比喻,揭示了人性中的复杂面,暗示父子间也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阴暗面。接着,诗人提及汉武帝追求长生不老的迷信,导致方士纷争,比喻政治决策中的盲目与混乱。
“志虑既回惘,谗夫耦二五”暗指君主被小人迷惑,导致政策失误。“齿牙之为猾,荼毒于楛砮”进一步刻画了小人的狡诈和恶行,如同野蛮部落的残酷。接下来,诗人描述了统治者滥用职权,下属因恐惧而不得不参与不义之事,国家因此动荡不安。
最后,“以子盗父兵,苟图脱罪罟”形象地描绘了这种背叛行为,试图逃脱法律制裁。然而,“九服无逃命,望思亦何补”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悲剧性的结局的深深忧虑,认为即使逃避一时,也无法改变大局,只能留下无尽的遗憾。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历史典故为背景,通过象征和隐喻,批评了权力的滥用和个人道德的沦丧,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