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眠画饮中八仙歌

龙眠白描谁不赏,胸次含空生万象。

笔下犹存小篆文,落纸乌丝几千丈?

小时读歌心愈奇,此日按图神始壮。

浣花草堂老拾遗,咏彼八仙将自放。

天宝年来万事非,得醉如逃三面网。

凤鸟鸣歧纵德辉,麒麟见鲁辞羁鞅。

丈夫肮脏迹每同,孰谓龙眠成技痒?

眼中未见独醒人,未免开函为抚掌。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张昱对中国画家李龙眠所绘《饮中八仙图》的赞赏之作。首句“龙眠白描谁不赏”直接表达了对李龙眠精湛技艺的惊叹,他的白描画法令人赞叹不已。接着,“胸次含空生万象”描绘了画家的创作灵感丰富,能从无尽的宇宙中汲取素材,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画面。

“笔下犹存小篆文,落纸乌丝几千丈”赞美了李龙眠的线条流畅,犹如小篆般精细,画面的墨色深浅变化如同乌丝般绵延数千丈,展现了其深厚的艺术功底。诗人回忆起自己小时候欣赏这些画作时的惊奇心情,如今再次品评,更是感到精神振奋。

“浣花草堂老拾遗,咏彼八仙将自放”提及杜甫的草堂,暗示李龙眠的画作具有杜甫诗歌般的自由奔放精神,通过描绘八仙的形象,传达出超脱世俗的逍遥之感。接下来,诗人借历史典故表达对动荡时代的感慨,以及对艺术作为逃避现实困境的慰藉。

“天宝年来万事非,得醉如逃三面网”暗指唐朝天宝年间的社会变迁,人们在乱世中寻求解脱,而李龙眠的画作则成为他们心灵的避风港。“凤鸟鸣歧纵德辉,麒麟见鲁辞羁鞅”进一步赞美画中的仙人形象,象征着自由与美德。

最后两句“丈夫肮脏迹每同,孰谓龙眠成技痒?”以“丈夫”自比,感叹艺术家虽身处尘世纷扰,但李龙眠的画作并未因之而失去深度,反而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诗人感慨,即使在众多赞誉中,也难觅真正理解画作深层含义的知音,只能独自欣赏,为之鼓掌。

整体来看,张昱的这首诗不仅赞美了李龙眠的绘画技艺,更揭示了画作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时代背景,以及它对观者的深远影响。

收录诗词(1029)

张昱(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可闲老人。历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寿安坊,屋破无力修理。明太祖征至京,厚赐遣还。卒年八十三。有《庐陵集》

  • 字:光弼
  • 号:一笑居士
  • 籍贯:元明间庐陵

相关古诗词

义株行

庐陵江西古名郡,四忠一节之故乡。

岂惟英贤间世钟造化,亦有义株连理呈祯祥。

丰塘三山两株树,托生离立不数武。

高茎擎天一盖张,深根走地群蛟怒。

曾氏世居株树边,诗礼传家三百年。

尚书既为连理咏,丞相复入郡志编。

二公真迹今犹在,文光照耀无年载。

李渊诸孙尚有传,桑田谁谓成沧海?

五世孙亦一老翁,欲以此事徵盲聋。

丰塘之株无乃丰城剑,变化偃蹇双蛟龙。

不然安得保风雨,专与三山为始终。

形式: 古风

怀远亭诗,为东瓯镇抚谭济翁作

蚤年身逐兵尘起,鼻尖出火耳生风。

马上飞尘虎添翅,出门志愿定远侯。

果然持节镇东瓯,上宣德意化海俗。

鲸鲵灭迹波为收,古来镇将还如此。

缓带轻裘接贤士,襄阳沈却岘山碑。

水底鱼龙犹识字,国家承平千万年。

军中之乐何可言,太牢五鼎餐壮士。

从伶百戏陈广筵,山川不随人事改。

端明丘垄今犹在,亭名怀远乃在兹。

地下幽魂有光采,普天之下皆皇家。

故乡何必怀长沙,人臣受命无远近。

河源曾泛张骞槎,食君之禄治军旅。

咫尺辕门谁敢去,私情丘垄岂不怀,日夜沅湘水东注。

形式: 古风

学仙曲

二八女人貌婵娟,杏花阴里竞鞦韆。

同心锦带刺石莲,逢人学缚剪刀钱,却妒鸳鸯沙上眠。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巫山高

巫山高,望不及。

际天微茫十二峰,彩云上蒸灵雨集。

中有琼台承翠馆,曼态修容相出入。

君王荒淫进神女,直以梦中为白日。

洛汭无闻五子歌,宋玉微辞讽何及。

巫山高,望不及,不比尧阶土三尺。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