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感(其二)

成败何足校,英雄自有真。

据迹鼓唇舌,千秋一酸辛。

不见屠狗辈,乘时灭强秦。

卧龙思复汉,赍志何曾申。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偶感(其二)》由清代诗人万邦荣所作,通过对比历史上的英雄与小人,表达了对历史成败与英雄命运的深刻思考。

首句“成败何足校”,开篇即以一种超脱的态度,指出历史上的成功与失败并不值得过分计较。接着,“英雄自有真”一句,强调了真正的英雄并非仅仅在于表面的成败,而是其内在的品质与精神。

“据迹鼓唇舌,千秋一酸辛”描绘了英雄们在历史长河中的奋斗与挣扎,他们的言语和行动虽能影响一时,但最终却只能留下无尽的辛酸与遗憾。这里运用了“据迹”与“鼓唇舌”的对比,前者指英雄们的实际作为,后者则指他们的言辞与策略,两者虽各有千秋,但最终都难逃历史的评判。

“不见屠狗辈,乘时灭强秦”这一句,通过对比历史上的英雄与小人,揭示了权力与机遇对于个人命运的巨大影响。屠狗辈,指的是那些在特定时期借助权势而崛起的小人,他们利用时机消灭了强大的秦国,但这并非英雄之举,只是权谋与机遇的产物。

最后,“卧龙思复汉,赍志何曾申”将话题转向了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即所谓的“卧龙”。诸葛亮一生致力于恢复汉室,但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赍志而终。这不仅反映了英雄命运的无奈,也体现了历史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反思,探讨了英雄主义的内涵、历史的偶然性以及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观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0)

万邦荣(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偶感(其三)

致君复淳风,杜老有夙志。

南山石可耕,俟时合高寄。

胡为望吹嘘,干人欲涕泗。

区区愁饿死,饿死乃常事。

叩门随肥马,自反恐含愧。

上书光范门,斯亦贤者累。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感怀杂诗(其一)

贫贱非所忧,菽水有馀欢。

毛义喜形色,意讵荣一官。

用愧七尺躯,无由洁晨餐。

斗粟不任舂,负米计弥艰。

大义在不辱,守身重丘山。

安得力耕养,十亩乐闲闲。

形式: 古风

感怀杂诗(其二)

刘协著《雕龙》,怀之谒休文。

磬折车辐下,有才惧无闻。

又闻鲍明远,奏诗义庆门。

韬知恐沉没,上书以求伸。

无称虽可疾,荣名胡因人?

荣名虽可宝,此身亦宜珍。

眩玉贤者羞,自媒贞女嗔。

崇实宾自至,奚为丧我真?

形式: 古风

感怀杂诗(其三)

泰山不自高,因丘垤以形。

河海不自广,因沟浍以名。

他山有砺石,良璧逾晶莹。

木槿争朝荣,松柏弥见贞。

何妨粟有秕,维箕簸之精。

何妨苗有莠,镈赵耕者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