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吟曲/水龙吟(其三)陪节欲行,留别社友

道人越布单衣,兴高爱学苏门啸。

有时也伴,四佳公子,五陵年少。

歌里眠香,酒酣喝月,壮怀无挠。

楚江南,每为神州未复,阑干静、慵登眺。

今日征夫在道。敢辞劳、风沙短帽。

休吟稷穗,休寻乔木,独怜遗老。

同社诗囊,小窗针线,断肠秋早。

看归来,几许吴霜染鬓,验愁多少。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翻译

道士身披粗布单衣,兴致高昂地模仿苏门弟子的啸歌。
有时与四位才子和年轻的贵族子弟相伴。
在歌声中沉醉,在酒意中仰望明月,豪情壮志不受阻挠。
每当想到楚江南,总会因神州尚未收复而心生惆怅,不愿登高远眺。
如今出征在外的士兵,即使风沙漫天,也不怕辛劳,只戴一顶简陋的帽子。
不再吟咏谷穗和古树,只关心那些孤独的老者。
与诗友共聚,于小窗边做针线活,早早的秋天就让人伤感。
期待归来,看到吴地的霜染白了多少人的鬓发,这便是愁苦的见证。

注释

道人:指修道之人。
苏门啸:指苏轼等文人雅士的啸歌。
四佳公子:形容才子或贵族青年。
阑干:栏杆,此处指远眺的地点。
征夫:出征的士兵。
风沙短帽:简陋的帽子,形容环境艰苦。
稷穗:象征丰收,此处可能暗指国家的安宁。
遗老:指年老的遗民,对故国的怀念者。
断肠秋早:秋天早早来临,令人感到凄凉。
吴霜:吴地的霜,比喻岁月的痕迹。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史达祖的作品,名为《龙吟曲》或《水龙吟》(其三)。诗中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们在一起欢聚的情景,以及对即将到来的别离感到不舍。诗人的语言质朴而情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友谊和时光流逝的珍视之情。

诗中“道人越布单衣,兴高爱学苏门啸”两句,描绘了一位道士穿着简朴的衣衫,心怀高远志向,崇尚苏轼的风范,这里透露出诗人的文化追求和个人理想。

“有时也伴,四佳公子,五陵年少”表达了诗人与几位风度翩翩的青年公子们偶尔相聚的情景,他们或许是同好文学之士,或是志趣相投的朋友。

“歌里眠香,酒酣喝月,壮怀无挠”则形象地描绘了他们在欢乐宴席上的情态,诗人通过对美好时光的追忆,表达了自己对于青春年少、充满活力和激情岁月的留恋。

“楚江南,每为神州未复,阑干静、慵登眺”几句,诗人提及了楚江之南,心中却总是牵挂着无法回归的故土。这里的“神州”指的是诗人的家乡或理想中的美好国度,而“每为”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时光的无限留恋。

“今日征夫在道。敢辞劳、风沙短帽”则转折至即将到来的别离,诗人心中虽然有千言万语,却又不忍说出口,只能以简短的言辞表达自己的不舍和对朋友的敬意。

“休吟稷穗,休寻乔木,独怜遗老”三句,诗人劝慰自己不要再去回味那些已逝的美好时光,不要再追寻那些难以挽回的往事,只是单纯地怜悯那些被时间遗忘的老者。

“同社诗囊,小窗针线,断肠秋早”则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们在一起吟诗作词的温馨场景,以及对即将到来的秋天感到心痛,这里的“同社”指的是文学社团或诗歌集会。

最后,“看归来,几许吴霜染鬓,验愁多少”则是诗人在期待朋友们归来的同时,感慨于时光流逝带来的忧愁和白发的到来,通过“吴霜”这个意象,表达了对友情和青春岁月即将逝去的无尽哀愁。

收录诗词(114)

史达祖(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1163~1220?年。一生未中第,早年任过幕僚。韩侂胄当国时,他是最亲信的堂吏,负责撰拟文书。韩败,史牵连受黥刑,死于贫困中。的词以咏物为长,其中不乏身世之感。他还在宁宗朝北行使金,这一部分的北行词,充满了沉痛的家国之感。今传有《梅溪词》。存词112首

  • 字:邦卿
  • 号:梅溪
  • 籍贯:汴(河南开封)

相关古诗词

庆清朝

坠絮孳萍,狂鞭孕竹,偷移红紫池亭。

馀花未落,似供残蝶经营。

赋得送春诗了,夏帷撺断绿阴成。

桑麻外,乳鸠稚燕,别样芳情。

荀令旧香易冷,叹俊游疏懒,枉自销凝。

尘侵谢屐,幽径斑驳苔生。

便觉寸心尚老,故人前度谩丁宁。

空相误,祓兰曲水,挑菜东城。

形式: 词牌: 庆清朝

西江月(其四)舟中赵子野有词见调,即意和之

裙摺绿罗芳草,冠梁白玉芙蓉。次公筵上见山公。

红绶欲衔双凤。已向冰奁约月,更来玉界乘风。

凌波袜冷一尊同。莫负彩舟凉梦。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西江月(其三)

一片秋香世界,几层凉雨阑干。青天不惜烂银盘。

借与先生为劝。酒唤诗来酒外,人言身在人间。

如何得似碧云闲。且共嫦娥相伴。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西江月(其一)闺思

西月澹窥楼角,东风暗落檐牙。一灯初见影窗纱。

又是重帘不下。幽思屡随芳草,闲愁多似杨花。

杨花芳草遍天涯。绣被春寒夜夜。

形式: 词牌: 西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