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画松歌寿白岩太宰》由明代诗人边贡所作,通过描绘一幅栩栩如生的松树画作,巧妙地融入了对白岩太宰的颂扬与祝福。诗中运用丰富的自然景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松树坚韧不拔的生命力以及其象征的崇高价值。
首句“今辰何辰到岩谷”,以时间的不确定性和探索未知的神秘感开篇,引出对岩谷深处的探索。接着,“太宰堂中见乔木”点明地点,将读者带入一个庄重而充满艺术氛围的空间。随后的“飒飒重檐风雨来,冥冥四座烟云逐”两句,通过风雨和烟云的动态描绘,营造出一种既壮丽又神秘的环境,为松树的出场铺垫了背景。
“初筵宾客俱改容,细辨始知为画松”则通过宾客的反应,侧面烘托出画作的逼真与震撼效果。接下来的几句,诗人详细描述了松树的形象——“霜柯雪干槎牙起,碧茑青萝宛转封”,通过“霜柯雪干”的形象和“碧茑青萝”的点缀,展现出松树的坚韧与生机。紧接着,“星除夜静飞霹雳,彷佛蛟龙在东壁”一句,通过夜空中的雷电和蛟龙的比喻,进一步强化了松树的威严与力量感。
“培植深疑造化偏,推移颇讶神功疾”表达了对松树生长过程的赞叹,暗示其生命力之强盛。接下来,“天生钜材非偶然,上摩霄云下重渊”两句,直接赞美松树作为大自然杰作的非凡之处,其高度可与云霄比肩,根深可至深渊,体现了其超凡脱俗的品质。
“已阅南山到平陆,更看东海变桑田”则以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强调松树的永恒与不朽,仿佛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最后,“桑田平陆真俄顷,古貌苍髯岁华永”再次强调松树的长久存在,其面貌虽老,但生命力依旧旺盛。
“天上休誇种白榆,日边谩说栽红杏”两句,通过对比天上与人间的景象,进一步凸显松树的独特与珍贵。最后,“中兴天子建明堂,宰也执圭登庙廊。松乎松乎合与宰为伍,万载千秋充栋梁”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将白岩太宰与松树相提并论,寓意其品德与功绩如同松树一般,值得后世铭记与敬仰,象征着其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整首诗不仅赞美了松树的自然之美,更借物喻人,表达了对白岩太宰高尚人格和卓越贡献的崇敬之情,是一首兼具艺术性和思想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