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行

往年三月春多旱,农夫望雨空愁叹。

今年三月雨太多,农夫转愁伤早禾。

却忆先皇御宸极,阴阳和调人足食。

万方只解歌太平,百姓何曾知帝力。

鸣呼鼎湖飞龙去不返,五风十雨何由得。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三月行》是明代诗人边贡所作,通过对比往年与今年三月的雨水情况,反映了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以及对自然现象背后深层社会问题的思考。

首句“往年三月春多旱”,描绘了过去三月时节干旱的情景,农夫们面对缺水的困境,只能空自叹息,表达了对自然条件制约农业生产深深的无奈和忧虑。

紧接着,“今年三月雨太多”转折至今年,雨水异常充沛,原本期待雨水的农夫反而因担心过量的雨水会损害早熟作物而感到愁苦。这种反差强调了天气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带来的复杂性。

“却忆先皇御宸极,阴阳和调人足食。”诗人回忆起过去的盛世景象,那时帝王能够调和阴阳,确保粮食丰足,人民生活富足。这一对比不仅凸显了当前社会状况与历史时期的差异,也暗含了对理想治理状态的向往。

“万方只解歌太平,百姓何曾知帝力。”指出尽管人们歌颂着太平盛世,但往往忽视了帝王在其中发挥的关键作用。这不仅是对现实社会现象的讽刺,也是对权力与福祉关系的深刻反思。

最后,“鸣呼鼎湖飞龙去不返,五风十雨何由得。”以历史上的神龙传说为喻,感叹盛世不再,即使希望得到理想的风雨调和也无法实现。这句话表达了对过去辉煌时代的怀念,以及对未来能否重现盛世的深深忧虑。

整体而言,《三月行》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社会思考,展现了边贡对农业、政治、历史等多个层面的独到见解,体现了其作为文人士大夫的忧国忧民情怀。

收录诗词(1453)

边贡(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家居华泉附近,自号华泉子。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弘治九年(1496)丙辰科进士,官至太常丞。以诗著称于弘治、正德年间,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并称“弘治四杰”。后来又加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合称为明代文学“前七子”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市)
  • 生卒年:1476 ~1532

相关古诗词

题王二采莲图次壁上沈石田韵

秋塘露下菰蒲冷,野鹜沙凫夜相并。

东山月出一丈高,岸柳垂垂见疏影。

鸡鸣浦口渔伴稀,自采红莲溪上归。

形式: 古风

题石田画二首为杨仲深作(其一)

夕阳半落群峰高,古林萋迷猿正号。

欲招同人眺野色,安得扬州何水曹。

近烟苍苍远烟白,此时独作村西客。

君不见石子冈头萝薜深,麋鹿成群讵相识。

形式: 古风

题石田画二首为杨仲深作(其二)

平生不识石田子,往往相逢画图里。

世传百本无一真,抹青涂紫俱门人。

秋高对此双眼豁,倏然置我溪与壑。

君不闻画家贵意不贵工,只在冥冥漠漠中。

形式: 古风

为王工部大用题菜图

采采雨间叶,青青陌上春。

欲知疏溉力,试问园中人。

纷纷钟鼎徒,醉卧饱肴胾。

不谓丹青手,能传使君意。

使君有园十亩强,时因采摘露沾裳。

短篱不许邻鸡入,嘉味还同过客尝。

后来勿斸园中土,留取清风千叶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