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端午蓝溪即事

蓝溪新涨,看金塘几曲、画楼临水。

不卷湘帘人影动,水戏鱼龙起。

朱果雕蒲,粉盘绣虎,长缕飘香细。

云鬟著雨,更萦一川烟翠。

回想家在东吴,彩衣联臂,今日人千里。

有个凭栏凝望处,茧彩香囊谁寄。

草号宜男,花开夜合,都是伤心地。

双双碧鸦,几回惊起沙际。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鉴赏

这首《念奴娇·端午蓝溪即事》描绘了端午时节蓝溪边的景象,充满了浓厚的节日氛围和自然之美。

开篇“蓝溪新涨,看金塘几曲、画楼临水”,以蓝溪的涨水和曲折的金塘、临水的画楼为背景,营造出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接着,“不卷湘帘人影动,水戏鱼龙起”两句,通过不动的湘帘与水中的动态形成对比,生动展现了水中的鱼儿嬉戏的场景,增添了画面的活力。

“朱果雕蒲,粉盘绣虎,长缕飘香细”则进一步描绘了端午节特有的装饰和香气,朱果、雕刻的蒲草、绣有老虎图案的盘子以及飘散的香气,都体现了节日的特色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云鬟著雨,更萦一川烟翠”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女子的云鬓比作雨中轻盈的云雾,与周围的翠绿相映成趣,展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美感。

“回想家在东吴,彩衣联臂,今日人千里”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端午佳节本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但此刻却只能遥想,增添了几分淡淡的哀愁。

“有个凭栏凝望处,茧彩香囊谁寄”则将情感推向高潮,通过描述有人倚靠栏杆远眺,思念着远方的亲人,同时又期待着来自远方的香囊寄来,表达了深深的思念和对亲情的渴望。

最后,“草号宜男,花开夜合,都是伤心地”以草木的生长和花朵的开放象征生命的延续,同时也暗示了内心的伤感,虽然生活依旧继续,但心中的思念与遗憾却难以消逝。

“双双碧鸦,几回惊起沙际”以鸟儿的活动作为收尾,既是对自然界的生动描绘,也寓意着生活的希望与变化,整个画面在静谧中蕴含着生机与活力。

综上所述,《念奴娇·端午蓝溪即事》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端午节蓝溪边的景色和人物情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亲情的深切怀念,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

收录诗词(135)

李雯(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崇祯十五年举人。与陈子龙等有“云间六子”之称。入清,被荐任内阁中书舍人。多尔衮致史可法、唐通等信,均其手笔。不久,忧伤而死。有《蓼斋集》

  • 字:舒章
  • 籍贯:明末清初江南青浦
  • 生卒年:1608—1647

相关古诗词

望海潮.寄寿家君

登楼翘首,白云堆处,悬弧此日高堂。

石发梳风,荷裳映日,三三两两成行。好鸟奏笙簧。

正新飞黄口,送语雕梁。

目极心摇,青山遥隔舞衣长。堪怜游子回肠。

恨乌衣此会,不捧霞觞。

且礼慈云,勤依佛日,细添一缕沉香。九顿祝无疆。

更颜随欢笑,心入清凉。

解带长松,卧看鹤影到池塘。

形式: 词牌: 望海潮 押[阳]韵

风流子.写怀

千山梅雨歇,翠微里、冉冉碧云归。

想煮兰庭户,吴天平暖,罢蚕时候,越岭低迷。

凭栏久、朱霞明粉壁,黄鸟度新枝。

看水散荷珠,暗成别泪,笺余蕉叶,写起相思。

登楼携手处,常牵惹最是,珍重声迟。

为数几围明月,应问归期。

念湘竹帘中,半残桅子,海棠阶下,细点萤儿。

好个恼人天气,独自难支。

形式: 词牌: 风流子

题西厢图二十则蝶恋花.初见

庭院沉沉春几许。回影东墙,听得花间语。

愿作游丝空里住,随人更落香风处。

芳径苔侵么凤履。没个安排,冉冉行云去。

转过蔷薇惊翠羽,相思只在旃檀树。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一剪梅.红问.斋期

栟榈春锁上方清。身在慈云,心对愁城。

觚棱西下见娉婷。记得香阶,细雨声声。

玉女传言此最能。曾整兰衾,也抱银筝。

欲将心事托卿卿。应是多情,莫道无情。

形式: 词牌: 一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