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南园画云南图

尝闻司徒作者流,暮年画思生沧洲。

丹青点拂随兴到,云雾幻眇令人愁。

君不见益州形胜佳且殊,可惜僻在西南隅。

中原断绝罕人迹,遂使吴越矜区区。

司徒平生生此都,文学才气海内无。

独怜山水久寂寞,因之貌作云南图。

大山小山相盘拿,龙鳞攒罗插虎牙。

洪波万折走其下,石根奔蹙如蛟蛇。

行人含颦色咨嗟,鸟道上被青天遮。

岩披谷坼有平地,孤城百雉千人家。

生绡淡墨势颇窄,万里滇池气相敌。

山川空阔神为开,不觉沉吟悲古迹。

古来此地号边鄙,邪指牂柯连越巂。

秦代新开五尺道,汉家更代昆明水。

岭陬海落通中夏,翡翠明珠半天下。

始闻大将泛楼船,复遣词臣祝金马。

只今郡县穷南土,风俗相传胜前古。

世封刺史上计书,附塞蛮夷占编户。

何况司徒此间出,文献从今更难匹。

山中已报解银鱼,世上仍看留綵笔。

我言此卷真奇最,不独毫端工粉绘。

应同蜀相画夷图,想见成周作王会。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薛蕙所作,题为《张南园画云南图》,是对画家张南园所绘《云南图》的赞美与鉴赏。诗中不仅描绘了云南壮丽的自然景观,还展现了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洞察。

诗的开头提到“司徒作者流”,暗示了画家的身份和艺术背景。接着描述了画作中的云雾缭绕、山川壮美,以及画家随兴而至的创作过程。诗人通过“君不见”引出对云南地理环境的感慨,强调其地理位置的偏远与独特。

随后,诗人详细描绘了云南的地形地貌,如大山小山相依、龙鳞般的山脉、奔腾的洪波等,形象生动。同时,也描绘了云南的人文景观,如“行人含颦色咨嗟”表现了行人的感叹与忧愁,“岩披谷坼有平地,孤城百雉千人家”则展示了云南的城镇风貌。

诗中还提到了云南的历史地位与文化传承,如“古来此地号边鄙”、“世封刺史上计书”等,体现了对云南历史文化的尊重与赞美。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画家张南园艺术成就的高度评价,认为其作品不仅在技巧上卓越,更在精神层面传达了对云南的深情厚意,如同诸葛亮绘制夷图,又如周朝举行王会般重要。

整首诗通过对云南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深度挖掘,展现了诗人对艺术与自然、历史与现实之间关系的独特见解,同时也表达了对艺术家张南园高超技艺和深厚情感的敬佩之情。

收录诗词(667)

薛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朝大臣。祖居亳州城内薛家巷。年十二能诗。举正德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谏武宗南巡,受杖夺俸。旋引疾归。起故官,改吏部,历考功郎中。正德十五年(1520年)再次被起用,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嘉靖二年(1523年),朝中发生“大礼”之争,撰写《为人后解》《为人后辨》等万言书上奏,反对皇上以生父为皇考,招致皇帝大怒,被捕押于镇抚司后赦出。嘉靖十八年(1539年),担任春坊司直兼翰林检讨司,不久病死家中,享年五十,被追封为太常少卿

  • 生卒年:1489~1539年

相关古诗词

东方朔窃桃图为许封君题

弱流西下昆崙畔,石阁丹梯起楼观。

绿水旁萦赤玉林,白云微映空青岸。

昔年阿母栽桃树,桃叶桃花已无数。

青鸟飞时屡自迷,仙人折罢翻相妒。

浮生变化如云烟,此花一实三千年。

邻家小儿亦何物,往往窃实来山前。

自从脱帻金门里,卖药逃名会稽市。

神仙恍惚难具论,粉绘依稀无乃是。

海东之翁许远游,有道似是东方俦。

未肯朝天取卿相,时闻缩地游沧洲。

短褐匡床成隐居,养鸡牧豕混樵渔。

题诗远寄看图画,操杖终期问素书。

形式: 古风

题竹

使君拥千骑,蹋雪向长安。

雪中芳草尽零落,赠此青锦金琅玕。

江南邱墟绕江水,中有琅玕拂云起。

应龙夜穿崖石裂,江妃朝游春雨歇。

风梳露洗助婵娟,沙崩水溅映潺湲。

坐看綵笔题苔藓,想见翠葆摇风烟。

只今四海歌太平,甘露昼降黄河清。

愿言植此玉墀侧,会听丹山凤鸟鸣。

形式: 古风

梅花用东坡韵

朔云冻压江南村,春风解返梅花魂。

贞心习惯冰霜苦,正色不受尘沙昏。

平生爱花同臭味,好事寄我栽郊园。

最怜一树傲霜霰,远胜百卉凋凉温。

谁将锦轴写疏影,恍如金粉迎朝暾。

未邀皂盖宴野圃,已报画戟朝天门。

嗟予多病但高卧,对此欲赋将何言。

夜来雪罢郡斋冷,莫辞看画开清樽。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泣玉行

楚国献玉人,抱玉山中哭。

不见赏千金,徒闻刖双足。

一国之人皆若狂,玉为石兮石为玉。

世俗是非虽反覆,砾石何荣玉何辱。

被褐怀玉真丈夫,哀哀泣玉何为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