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杭怀古呈史药房

某丘某水记儿时,陈迹迷茫问不知。

观里看花空有菜,山南种豆落为萁。

林疏想弋逋仙鹤,壁坏应墁坡老诗。

只怪西湖顽面目,浓妆犹自学西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回忆起幼时在某个山坡和溪流边的日子,那些往事已经模糊不清,询问也无从得知。
曾经在村庄里赏花,却只见满眼的野草;在山南种植的豆子,如今却长成了豆茎。
树林稀疏,仿佛能想象白鹤隐居的身影;墙壁残破,似乎还能看到坡老先生的诗句留痕。
只感叹西湖一如既往地顽皮,即使打扮得再艳丽,还是像那个自比西施的女子一样。

注释

丘:山坡。
水:溪流。
儿时:童年时期。
观里:村庄里。
菜:野草。
落为萁:长成豆茎。
逋仙鹤:隐居的白鹤。
坡老诗:坡老先生的诗。
顽面目:顽皮的样子。
学西施:自比西施。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诗人陆文圭所作的《入杭怀古呈史药房》。诗人以回忆童年在某丘某水边的生活为引子,感叹过去的陈迹已经模糊不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他提及曾经的花园如今只有菜蔬,山南的豆田也已荒废,只剩豆茎如萁。诗人想象林中可能仍有逋仙(指隐士)的仙鹤,而破败的墙壁似乎还残留着坡老(苏轼)的诗句,暗示历史的痕迹。

诗人接着批评西湖似乎始终保持着顽固不变的面貌,即使经过岁月变迁,依然浓妆艳抹,如同学着西施的姿态。这句寓言式的话语,既是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又暗含对西湖历久不衰魅力的讽刺,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历史遗迹与自然景色变迁的深沉思考。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含蓄,富有哲理。

收录诗词(625)

陆文圭(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文学家。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 字:子方
  • 号:墙东
  • 籍贯:江阴(今属江苏)
  • 生卒年:1252~1336

相关古诗词

八月初游君山谊斋有诗同赋二首(其二)

此山犹姓楚春申,珠履风流几斛尘。

樽俎一时俱上客,兴亡千载属何人。

萧萧病叶悲霜木,采采幽花识涧蘋。

白鹭不知今古事,临江一笑岸纶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八月初游君山谊斋有诗同赋二首(其一)

晓渚风移画舫轻,秋原日射绣衣明。

自携玉麈看山色,尽屏繁弦听水声。

季子高风乔木古,春申往事暮潮平。

塔铃自语无人会,饮散江空霁月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与琴师谈琴

至乐无声识者希,有声终是假人为。

一时得趣惟元亮,千载知音欠子期。

欲写性情初动处,当原律吕未生时。

夜寒月照虚堂壁,鹤唳猿吟总是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中秋见梅

雁叫霜寒木叶飞,西风亭下立瑶姬。

从来冷淡能禁雪,不意孤高也竞时。

松友旧盟寒岁晚,桂华佳约赴秋期。

倚窗索笑空姝媚,汝解能宽宋玉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