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念奴娇(其七)漫兴

遥怜儿女,未解忆长安、十年前月。

徙倚桂枝空延伫,无物同心堪结。

冷落江湖,萧条门巷,犹著西楼客。

恨无铁笛,一声吹裂山石。

休说起舞登楼,那人已先我,渡江横楫。

圆缺不销青冢恨,漠漠风沙如雪。

西母长生,素娥好在,何皓当时发。

山河如此,月中定是何物。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远方的孩子们,还不懂得思念长安,十年前的那轮明月。
独自倚靠桂树,徒然等待,却无物能寄托相思。
身处冷清的江湖,寂寥的街巷,西楼依旧有客人的影子。
遗憾没有铁笛,一声响彻,能震碎山石。
别提起舞登楼的往事,那个人已经比我先行,横渡长江。
月亮的圆缺无法消解青冢的哀愁,风沙漫漫,如同白雪覆盖。
西王母长生不老,嫦娥依然美丽,她那时的头发是什么颜色呢?
江山如故,但月宫中又会有什么样的景象呢?

注释

怜:同情,思念。
忆长安:思念长安(古代都城)。
延伫:长久站立等待。
同心:共同的心意,指相思之情。
铁笛:象征力量和决心。
横楫:横持船桨,表示渡江。
青冢:王昭君墓,代指远方或亡者。
西母:对西王母的尊称,神话中的长生女神。
皓:洁白,这里形容发色。
月中:指月宫,嫦娥居住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怀旧之情。开篇“遥怜儿女,未解忆长安、十年前月”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以及过去美好时光的深切思念,而这种记忆已经历经长久的岁月,依然难以忘怀。

接着,“徙倚桂枝空延伫,无物同心堪结。”这里借用“桂枝”这个意象,传达了一种孤独无伴的情感,桂枝本应与中秋之夜、团圆的氛围紧密相连,但在诗人眼里,它却显得那么孤单,无法与之产生共鸣。

“冷落江湖,萧条门巷,犹著西楼客。”这几句描绘了一个荒凉的景象,江湖、街道都显得冷清而寂静,而诗人依旧留恋于那曾经停驻过的西楼。这不仅是对空间的怀念,更是时间长河中无法磨灭的印记。

“恨无铁笛,一声吹裂山石。”这里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强烈愿望,若有铁笛一类的能量,就能将压抑在胸中的情感彻底释放出来,哪怕是要撕裂那坚硬如山石的沉默。

“休说起舞登楼,那人已先我,渡江横楫。”这几句诗透露出一种无力感和悲凉。诗人不愿提及过去的欢乐,因为那些美好的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而那位与自己有着深厚情谊的人早已离开,甚至已经渡过了生命的河流。

“圆缺不销青冢恨,漠漠风沙如雪。”这里“圆缺”指的是月亮,有时候满,有时候缺,但无论如何,那些埋藏在心底的怨恨和哀愁始终无法消散。而外界的自然景象——漫天飞舞的风沙,恍若白雪,更深化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西母长生,素娥好在,何皓当时发。”这几句诗似乎是在表达对某位尊崇者的祝愿,以及对过去美好的回忆。西母(月亮)象征着守护和持续,素娥则是明亮的月亮,而“何皓”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一种植物,这里用以形容诗人当时的心境。

最后,“山河如此,月中定是何物。”这句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一种哲理的探讨。面对那不断变化却又永恒不变的山水,以及悬挂在夜空中的明亮月亮,诗人似乎在问自己,那些能够跨越时光、始终如一的事物到底是什么。

整首诗流露出浓郁的情感和深沉的哲思,是对过去美好记忆的一种缅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

收录诗词(563)

刘辰翁(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须溪。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字:会孟
  • 籍贯: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
  • 生卒年:1233.2.4—1297.2.12

相关古诗词

酹江月/念奴娇(其六)怪梅一株,为北客载酒移寘盆中,伟然

岁寒相命,算人间、除了梅花无物。

窥宋三年又不是,草草东邻凿壁。

偃蹇风前,沉吟竹外,直待天骄雪。

白家人至,一枝横出终杰。

寂寞小小疏篱,探花使断,知复何时发。

北驿不来春又远,只向窗前埋灭。

好在冰花,著些风筱,怎不清余发。

补之去后,墨梅又有明月。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蝶恋花(其一)感兴

过雨新荷生水气。高影参差,无谓思量睡。

梦里不知轻别意。醒来竟是谁先起。

去路夕阳芳草际。不论阑干,处处情怀似。

记得分明羞掷蕊。自知不是天仙子。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蝶恋花(其二)寿李侯

八九十翁嬉入市。把菊簪萸,共说新篘美。

何以祝公千百岁。寿潭自酌花间水。

白鹭沉沉飞复起。杜老江头,不恨秋风里。

欲种蟠根天上李。三千年看青青子。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踏莎行(其三)

北望蝶山,西迷凤苑。匆匆醉里题诗满。

黄花只似去年黄,去年人去黄花远。

雨压城荒,丘园路断。却晴又恨公来晚。

依稀自唱古人诗,明年此会知谁健。

形式: 词牌: 踏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