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瘦燕身材,小莺喉舌,何人不看王郎。

才揭珠帘,晖晖玉色花光。

春娇满眼红绡泪,飐歌云暗绕雕梁。

论声容、初写黄庭,恰好刚刚。

含颦不为缠头锦,为人间不解,月府霓裳。

侧艳新声,舞台空费鸾肠。

不胜江柳婆娑意,似诗人、老境颓唐。

减腰围、不独杨枝,更有东阳。

形式: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以瘦燕和小莺为引子,赞美了王郎的风采。"晖晖玉色花光"形象地刻画了王郎的容貌如玉般明亮,如同春光中的花朵般耀眼。接下来,通过"春娇满眼红绡泪",表达了女子对王郎的深情,泪水如红绡般在歌声中飘散,环绕在雕梁之上。

词中提到王郎的歌声如同初写的黄庭经,恰到好处,令人赞赏。他的音乐才华不仅限于技艺,更在于情感表达,能触动人心。然而,他的侧艳新声并未得到世人的理解,舞台上的努力似乎白费,这让人感到遗憾。

"不胜江柳婆娑意"一句,将王郎的境遇比喻为江边的柳树,尽管风姿绰约,却无人欣赏,仿佛诗人步入晚年,心境落寞。最后,词人指出王郎的消瘦并非仅因岁月流逝,还有其他原因,暗示了他的生活困境。

整体来看,这首《高阳台》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才情出众但遭冷落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对王郎命运的感慨与同情。樊增祥的词作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情感深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722)

樊增祥(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踏莎行(其一)代石甫寄琴客

舞袖双回,歌珠一串。瑶台月下时相见。

惺忪言语已魂销,更禁一再秋波转。

万口同夸,千人争看。几曾独对桃花面。

近来心事冷如簧,时时欲就朱唇暖。

形式:

踏莎行(其二)

才揭帘栊,一声喝采。盈盈含睇低垂黛。

厚颜多是读书人,十重铁叶明光铠。

国艳希逢,青春难再。谁拚海样黄金买。

世无一俩小鞋儿,石榴裙底依然在。

形式:

踏莎行(其三)

怅望雕轮,亲书凤纸。斑骓明下双僮侍。

侬家瑶水一枝莲,羞同青翰舟中比。

朱鸟窗虚,红鸾扇倚。万重山隔婵娟子。

吴淞一半化醇醪,情波醉得檀奴死。

形式:

踏莎行(其四)

卿是桃花,侬为锦浪。相逢相识春江上。

生时长伴藕花居,死时也傍梅花葬。

万遍思量,千番惆怅。几时同梦流苏帐。

愿将身作锦薰笼,玉人倚到纱窗亮。

形式: